盒马X会员店全线撤退:中国玩家为何难复制Costco神话?
当Costco上海首店开业被挤爆时,中国零售业曾坚信仓储会员店的春天来了。四年后,作为"赛道首个中国品牌"的盒马X会员店却悄然拉下所有闸门——北京世界之花店7月31日闭店,上海森兰店8月31日终止营业,这个曾被阿里寄予厚望的新业态正式画上句点。
高调入场与黯然离场的时间线
2020年10月,盒马X会员店上海森兰首店开业,打出"中国人自己的会员店"旗号。彼时Costco入华刚满一年,山姆加速扩张,盒马以258元年费、自有品牌+全球直采的组合拳高调参战。
转折发生在2024年:2月上海三店同步关闭,7月底北京、苏州、南京门店集体停业,最终上海旗舰店也进入倒计时。店员透露的"砍掉业态"与公告中"主动业务调整"的表述,揭示了这个曾被视为"第二增长曲线"的试验性项目终局。
仓储会员店的生存法则:盒马缺失的三大支柱
对比Costco全球7%的毛利率与山姆30年积累的选品能力,盒马X会员店暴露出本土玩家的先天不足。
供应链上,国际巨头依靠全球采购体系实现价格碾压,盒马却受限于本地化供应链。其招牌"移山价"榴莲千层蛋糕虽引发话题,但长期价格战难以为继。
会员体系更显尴尬。260元年费仅为山姆一半,却未形成有效的"付费墙"效应。消费者既未养成定期大宗采购习惯,也缺乏像山姆明星单品那样的复购抓手。
选址失误同样致命。北京世界之花店身处南城非核心商圈,与目标中产客群的地理重合度低。这种"物业驱动"而非"用户驱动"的扩张逻辑,注定难以复制山姆"开一家火一家"的盛况。
阿里战略收缩下的"断舍离"
关店决策背后是阿里集团"1+6+N"分拆后的资源重整。2023年侯毅退休时提出"勒紧裤腰带",已预示非核心业务面临裁剪。新任CEO严筱磊将资源集中投向盒马鲜生与盒马NB(Neighbor Business),更符合阿里现阶段"止血优先"的战略基调。
知情人士强调的"主动调整"并非场面话。在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赛道更需资金的当下,持续亏损的会员店已成沉没成本。
新零售分水岭:本土化创新的必然
盒马的退场折射出中国零售市场的特殊分层:Costco模式需要足够规模的中产群体支撑,而中国消费者更习惯"小频快"的即时消费。
山姆的本土化策略值得玩味——麻薯、小青柠汁等爆款精准拿捏新中产味蕾,而盒马"移山价"更多停留在价格对标层面。零售专家指出,中国玩家或应发力社区商业、即时配送等更接地气的模式,而非硬啃仓储会员店这块"洋骨头"。
写在最后:退场不等于失败
盒马X会员店的四年试错,恰是中国零售业探索升级的缩影。严筱磊提出的"千亿目标"需要更务实的路径,正如其坦言:"学山姆不是目的,满足用户需求才是根本。"当外资巨头继续高歌猛进,本土企业的破局点或许不在复制,而在重构——找到那条贴着中国消费土壤生长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