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只做SLG游戏,乐易网络靠坚定专注突围海外市场
哪有14年执着盯着同一个赛道不松手的,这年头专注得这么“轴”的厂商,绝对是快要被互联网时代标本级封存的稀有物种了吧。
但偏偏还真有这么一家——乐易网络,14年如一日深耕SLG,连多元化的诱惑都不带搭理,最近,又拿一款名叫《Mecha Fire》的新游“砰”地在海外砸出不小的水花。这年头SLG(战略类游戏)领域,可是不折腾出点花样就得被新秀卷得头皮发麻啊,老厂还能翻出新牌?这波到底是老树开新花,还是关门自嗨?
咱别着急下定论。
“只要玩法硬核、滚服不断、买量精准,游戏内容更新反而变得其实可有可无?”这个问题颇具迷惑性。按说现在出海的SLG厂商都快把这模式玩烂了,但乐易网络偏就在节奏里杀出条生路。你要说这类思路有多玄乎倒还真没有啥神秘公式,不过乐易这种不邋遢、不折中,只做SLG的“轴劲”,搭配上前腾讯技术骨干的班底,倒是真的让一款主打科幻异星题材的SLG跑出了点意思。
先甩两个硬数据,大家先做直观判断:
《Mecha Fire》2024年10月底在海外小范围开测,期间不给大力投放,平均日下载还能维持2k-9k,日流水呢,稳定在3万到7万人民币之间。差不多半年后也就是今年春天,这款游戏开始全球铺货,下载“滋溜”一下蹿到了325万,预估双端流水来到2700万人民币——光App Store单边都快1300万出头。
数据一冷一热,走势很耐琢磨。
乐易嘛,虽说公司规模不算夸张,顶多500号人,6500平米办公地盘,也不是啥巨头气质。然而它背后可是AppLovin系——今年5月,Tripledot Studios八亿美元把AppLovin的游戏业务全吞了,下属10家工作室包括乐易都归这家新东家,资本温度最近可是一路飙升。
但市场冷暖和游戏本身的热度之间,可未必成正比。问题来了,这个《Mecha Fire》到底凭什么能在一众SLG产品里吸足眼球?
不扯玄学,咱细扒下去。一般SLG咱都懂,无非是推地、升级、养兵、抽卡……比谁肝得坚韧,比谁钱包更厚。但《Mecha Fire》第一眼给人的确不是那种“爹味”很重、逼氪很猛的套路。虽然叫“机甲战火”,但你别以为全是高达钢铁风,其实它主攻的分明是美漫风、星际异域スタイル:一种“地球人开局没得选,异星殖民求生存”的基调。
而且题材本身就已足够圈粉,美国市场一枝独秀,18.61%的下载占比放在出海圈里妥妥一线;其他像德国、韩国也“分外有钱有流”。游戏一上来,玩家忙着建主基地,“造氧塔、起居室、医务舱、爆肝升级中心塔”,跟现实里开发火星基地几乎有的一拼——有点赛博朋克+求生经营那味儿。
剧情玩法没废话,一板一眼都极欧美系漫画式演绎,不用真人配音,靠分镜和插画来敲叙事的锣鼓——比国内那种“剧情狂轰滥炸还不让你跳过”的设定,属实清爽。每过一章节任务给一次小结,全部干脆利落,“赶进度”“爽收菜”党大约会乐见其成。
环顾近年SLG动向,WOS-like(也就是《Whiteout Survival》那一套)的玩法成了“武林秘籍”。
《Mecha Fire》也不例外,照搬生存+建设的混搭路子——升级建筑先得先升家具,愣是玩出了点“装潢房子”的社交感。新手期操作链路压缩不少,刷到后面建筑升级等待时间短,完全不给玩家喘气摸鱼的机会,很适合急性子。系统自动化生产、挂挂机,主页面还塞个“锄头”直接看到全景,不绕弯子,省掉不少点点点的繁琐。
而且为了迎合题材,游戏初期不仅要对付异星风暴,还要紧急解决氧气断供、物资枯竭,搞得一副“人在星际,命悬一线”的即视感。各种建筑管道都得围着氧气塔布,中心塔不升级,其他一切都是白搭。有点科幻片大逃杀加建筑工地上的赛跑,这种“爽感”,对部分喜欢挑战和养成的玩家是真的戳中。
到了资源管理和角色培养环节,《Mecha Fire》也没偷懒。拉帮结派、地图征战、卡牌招募……统统安排上了。不同稀有度角色靠抽卡获取,刷级推关、远征拿大奖,算是保住了SLG的核心内核。值得一提的是它把AI助手融到系统里,用户随点击可做速决判断、加速生产,智能优化这点比很多同类其实方便不少,算是有一点点小差异化吧。
付费系统方面,倒也不上来就闷头给你塞高价大礼包,小额、中额礼包铺满新手阶段,对刚入坑和零氪党不会上来就有压迫感。到了后期,氪金要素才慢慢铺开,既提升留存,还保证早期玩家的新鲜感。有意思的是,充值设计挺透明,礼包种类多,优惠区间跨度大,任谁都能“对号入座”,落点到每种玩家心理,很会玩人性。
回头看成绩单,小规模测试期下载和流水已经稳得让人有点疑惑:这不就像一艘新船刚下水就开出巡航速度,连发动机嚎都没怎么嚎声。3月放量全球后,下下载量峰值突破81万,流水每月拱着往上冲,到了6月已经逼近650万人民币,RPD(即每下载流水)稳在8.56元,用户留存、付费效率都可圈可点。
可别小看这些波动。投放减少下载量掉点,流水和收入却能稳住,说明核心用户粘性极强。对出海游戏来讲,应付“薅羊毛”的流量买量就是最大挑战,流水不掉反而涨,这就不得不承认,产品品类和买量投放策略都算是选了正确方向。
聊到这里你会发现,《Mecha Fire》不是凭空冒出来的神话,背后踩着乐易14年不变的SLG老路,产品线涵盖从西部牛仔到异星战场,套路和题材在进化,“内功”未曾走偏路。
2019年《West Game》曾让乐易一炮打进全球SLG排行榜,今年又搞出马斯克味和末世感混搭的SLG,《Mecha Fire》是最新一例。其他同类还有《Blaze of Battle》《Marsaction》《Mad Survivor》,基本都围着异星、荒漠、机甲三大主题贴着市场风口转圈。
乐易的做法其实很“传统”:新玩法全都得踩在已经验证的市场大盘之上。星际题材验证稳妥——数据唰唰往上涨,《Marsaction》上线首月流水330万。但也不是每款都能成爆款,比如各种测试过的太空SLG《Post Havoc:Aftermath》,最后没能打出来就干脆按掉。去年WOS-like成了市场新宠,乐易也推出过带模拟经营和末日废土元素的《Mad Survivor》,每月稳定赚100万,稳得很。
看起来乐易网络更像“SLG流水线作坊”?倒也未必,是在持续市场调教下做题材微创新。没大刀阔斧搞原创、也不玩夹缝求生,全靠产品成熟度和团队执行力拉正主航道。
一边观察巨头步调,一边自己闷着头创新微调,哪怕行业大浪淘沙,反正只要SLG还有海外市场,老店新作总能卷出一席之地。
说说优劣。《Mecha Fire》虽然没在SLG玩法体系里搞出颠覆性创意,这种高频率、低炒作的研发节奏给产品提供了超强适应力。有人说乐易永远搞不出“神作大爆款”,但它每次都能交出一份稳健成绩单,这才是老派厂商的智慧:要跑得久,不在乎单局谁赢谁输。
《West Game》叱咤一时,《Mecha Fire》异军突起,像两个节点串联起乐易的SLG长河。员工具有腾讯、华为背景,吸收从大厂流出来的一手经验,又有一套快速迭代、严控成本的打法。当年手机在线SLG是“超级蓝海”,谁蹦进来都能喝口汤;可如今红海变修罗场,只存活着勇于升级、又会防守的“老狐狸”。
乐易打拼到今天靠的是什么?其实就是一条死磕到底的主线:从不试图横跨多个类型,只修炼一门绝学——在SLG上拉大差异、快迭代、紧跟市场题材,把每一款产品都做成“及格线以上”,只要不负重心,就能靠时间滚雪球,“一城不守,转头再攻一地”,养活一支干练团队。
绕回来总结一句,《Mecha Fire》不是划时代的创新,但它绝不是被时代抛弃的那一类。异星、机甲、西部、末日,只要SLG还是海外市场的热门,乐易网络大概率就能全程在线。那些追求速成爆款的“快闪”团队,难以理解乐易用14年慢熬换来的经验红利。也许SLG未来会被下一个更潮的玩法颠覆——但在此之前,乐易显然还想再干他十年。
聊到这儿你什么感受?
你觉得“死磕一条路”的老厂商和不断试错的新生代比起来,谁更有机会卷出下一个爆款?欢迎留言,咱们唠唠——你更看好哪一拨?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