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六代机正面刚,F-35连环升级,日本砸钱豪赌
要说最近军迷圈什么消息最炸裂,那还得数日美六代机项目的这场“硬刚”,一边是日本拼尽家底砸下5万亿日元豪赌“哥斯拉”六代机,单价简直能把人看傻,另一边美国老牌厂商洛克希德·马丁却突然杀出个回马枪,玩起了F-35的极致大变身,叫嚣什么“性价比桥梁”,追着六代机往死里内卷。
说到这里,大家该纳闷了,五代机都还没完全普及,六代机还在画饼,就有人要让F-35直接“降维打击”,这到底怎么玩的?
掰指头算算,美军的下一代F-47没个十年估计见不着正脸,日本哥斯拉项目在预算清单上都快写晕了,怎么洛马敢这么浪,真不怕把自己逼死?
不过,有道是“真香定律”从来不缺席,谁要是真能让F-35多熬几锅老汤、掺点新料,甚至搞到能踢六代机的屁股,恐怕热度和资源恨不得都滚雪球堆上来。
但仔细扒拉洛马这波深度“整容”,你会发现事儿没表面上看那么简单。
首先,破天荒的点在于,F-35拟议升级路线的灵魂,居然是“砍尾”!
说真的,这梗刚出来,朋友圈里的技术宅都在吐槽:“以后战机都没屁股了,怎么看出甲乙双方?”
其实,这一刀切得狠,也切得准——因为背后那个“老法师”卡明斯,正是当年YF-23的首席设计师,人家用半辈子把飞机做到极致隐身,人脉和智商都满分,动手前可不是过家家。
这回,洛马亮的底牌不是一两种改配、加两个传感器,而是直接划出EX/FX/GX三道升级曲线,目标指向2070年。
别小看当中每一步,都是给老F-35脱胎换骨。
不信?慢慢往下看。
EX版本提速变脸术——前鸭翼、干掉尾巴、拉长躯干,你看着是不是有点像夸张版的F-16XL?
其实这波结构调整,一点不亚于“美颜滤镜”加“骨骼重塑”,而技术的魂就是矢量喷管。
F-16C早年干过类似事儿,可那会算力小、气动建模也是半吊子,如今全靠“AI辅助飞行”加持,才敢动真格。
戏里更狠的是,EX版延展后直接多了三成油箱空间,战斗续航能力一跃直追海军新宠F/A-XX,大型航母的宝座真就要被霸占?
但这还只是个热身。
FX呢,一看命名就知道要整大活。
洛马偷偷“回炉”当年压箱底的X-44技术,把F-22改成无尾三角翼怪兽,都说隐身最怕死角,这架飞机的理念是干脆让死角消失。
一口气提升内油容量到13.6吨,看数字都让人头晕,等于F-35自己都不好意思。
想当年F-35跟“二岛链”扯都不敢扯,现在想飞哪飞哪,真让日本人听见都得捏把汗。
到了GX,已经是2070年野心版本,洛马甚至根本不想花大力气去推翻F-35成品。
直接大刀阔斧:改脊线、改进气、所有后缘做平,给雷达反射面来了个极限压缩。
这到底多扯?
说实话,以前飞机隐身都是遮遮掩掩,现在是明晃晃和雷达捉迷藏,而且人家还给自己找好了借口——驾驶舱、武器舱、起落架这三套系统全保留,省时省力又能圈一波粉。
YF-23当年死活推不过就是卡在这些地方,现在呢,有F-35成熟基础,效率爆表。
聊完美国,转头看世界新晋选手日本。
日方这回砸了5万亿日元,把六代机价格抬上“天价神坛”。
都说“钞能力”才能决定科技树生长,日本也豁出去了,喊话要搞遥控无人机群,炫耀自家数据链、VR头盔炫爆天,还把航母画进规划。
但冷静一下,算算账,单架五亿美元的预算,可以买好几架现有F-35。
可偏偏就在日本满心以为自己无敌时,洛马来了个极限施压:你投再多、炫再强,我用现成F-35升级,一样能打穿你的技术大楼,搞得日本像是考场刷题刷到天黑突然被老师告知“允许带小抄”那种落差。
为什么“砍掉尾巴”能有这么大腾挪空间?
按常理,飞机没尾巴,俯仰偏航全靠尾翼压住,切了尾翼跟自杀没啥区别。
可现在,科技树又萌芽了——三维矢量喷管再配上强到离谱的电子飞控算法,活生生让空气流变成“尾巴”,飞机怎么歪都能给你掰正。
用网友的话说,“这波操作,是把尾翼内嵌进喷气里”。
但别以为软件说改就改,实际可比拼乐高累多了,F-35那种大块头,用的是翼身融合技术,换翅膀就得换骨头,简直就是给龙骨动大手术。
正因如此,卡明斯拿出了“后翼梁贯通结构”,特意把改造痛点收缩到机尾,算是一种节约型整容方案。
有点像健身爱好者把力量都练在“核心区”,其他部位就用最省力方式耍酷。
把时间线撂到2070年,打飞机这项业务,基本就是“喝油生存+隐身称王”。
FX加油加到飞天,一口气能耗到F-15E都喘不过气,而GX又在雷达探测面狠下功夫,谁找都找不到。
相比起来,日本全向隐身的信心可得打个折——无论你技术多牛,现在F-35都赶着升级,起跑线悄悄往前挪了一大截。
甚至可以这么说,六代机写着写着就快成了豪华五代机的附加包,真正决定未来空中格局的,不仅是“谁先上”还得看“谁会持续给旧瓶装新酒”。
提起历史循环这个事儿,隔壁的F-16XL值得说两句。
当年F-15E赢了战术制空宝座,F-16XL却成了边缘人,结果Block70系列三十年逆袭,活成传奇。
现在洛马借鉴EX、FX那套改造脚本,许愿能再造一个周期神话。
而且看看现在这热度,还真没人敢说F-35的生命周期已经封顶。
当然,吹归吹,钱还是得花。
改造案是否有机会像F-16XL当年那么省钱高效?
洛马值不值得甩超两亿美金自有资金下场试错,谁能说准呢。
你看,这事儿现在看上去像开了盲盒,拆出来或许是未来主力,也可能是另一个“烂尾楼”。
可要真比起新造一架六代机,动用现有平台开始升级,对于决策层来说诱惑巨大,
这才是让你我、让对手、让军迷们都焦虑又期待的地方。
读到这里,问题来了,“降维打击”这事到底是对六代机的革命,还是技术升级的假象?
它能否彻底推翻现有战场格局,位置分配表要不要全盘重写?
媒体炒作也好,军工战略也罢,现在这场风潮看着虎头蛇尾,但真要落地,细节还早得很。
噱头一大堆,传说一茬接一茬,最后能不能四平八稳地跑进实战,那就得看科技迭代有多快、预算表有多厚、政策有多肯砸锅。
至于局外人,咱就别操心太多高端名词。
躺在家刷手机,顺便关心下——你觉得,F-35连环升级案能否击溃日本的豪华哥斯拉六代机,最后空中到底谁是“狠人”?
要不,我们评论区开麦,互相整点犀利分析?
你支持F-35的王者自我加持,还是看好日本的五万亿级未来科技树?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