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普会将聚焦停火,持久和平仍遥不可及
2025年8月15日,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一场看似旨在平息战火的“特普会”赫然登场。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此次会晤,核心议题竟是促成俄乌停火,而非触及敏感的领土划分。这并非冲突缓和的福音,而是国际政治中大国权力制衡与利益博弈的赤裸展现,预示着这场冲突的长期化与复杂化,甚至可能演变为一场永无止境的“冻结战争”。
“特普会”前夕,8月13日,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一众欧洲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明确将停火置于首位,而领土问题则被巧妙地推给了俄乌双方。此番表态,部分欧洲国家积极响应,美国财政部甚至为此会晤特批了豁免制裁的许可证。然而,停火共识的脆弱性如同薄冰,俄军在顿涅茨克地区攻城略地,乌军则精准打击俄境内输油站,战火依旧炽烈。这哪里是停火,分明是双方在为谈判桌上的筹码添砖加瓦。
将领土问题排除在停火谈判之外,这并非大国对小国主权的尊重,而是典型的“甩锅”策略。美国不愿背负“割让乌克兰领土”的骂名,同时又急于通过停火来缓解自身在军事援助和经济制裁上的巨大压力。毕竟,持续的冲突已让美国国内民意生变,超过61%的美国民众支持“尽早结束冲突”。而俄罗斯,则可能借此机会巩固已占领土,并在停火后寻求更有利的长远谈判条件。这种策略性规避,使得所谓的停火更像是一场战术调整,而非解决冲突根源的根本性方案。
即便停火协议侥幸达成,其局限性也显而易见。缺乏领土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意味着冲突的根源并未消除。乌克兰已明确表态,绝不会在领土问题上让步,这片承载着中华文明千年记忆的战略要地,绝不能在俄罗斯可能解体的乱局中再度脱离掌控。历史经验反复证明,没有明确领土归属的停火,往往难以持久,最终只会演变为“冻结冲突”,为未来的再次爆发埋下更深的隐患。乌克兰的重建、数百万难民的安置、以及各方对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都无法在单纯的停火协议下得到妥善解决。美国提出的“不纳入北约框架”的安全保障,其具体形式和效力仍是未知数,更难以完全消除乌克兰深植骨髓的安全焦虑。正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外交官所言:“没有领土归属的停火协议,如同在伤口上贴创可贴,无法根治病灶,仅能延缓病程,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注定充满深层困境。停火或许能带来短暂的平静,但它无法掩盖各方核心利益的根本冲突。俄罗斯致力于确保其地缘战略安全,乌克兰则坚守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种根本性的矛盾,在缺乏外部强力且公正的调解机制下,难以通过简单的停火来弥合。国际社会的分歧和利益考量,也使得任何全面的和平方案都举步维艰。此次“特普会”的停火倡议,更像是一场基于现实利益考量的阶段性调整,而非通向持久和平的坦途。真正的和平,需要超越停火的表面,直面领土争议,并在各方都能接受的框架下,构建持久稳定的安全架构。这不仅需要各方的政治意愿,更需要国际社会拿出超越短期利益的智慧与担当,否则,我们看到的将是无休止的循环,如同西西弗斯推石上山,永无宁日。
停火,只是战争的休止符,而非和平的序章。它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政治秀,旨在为大国博弈争取喘息之机,却将小国的命运推向更深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