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资金一片混战,但胜出板块已有眉目!
本周A股市场非常混乱,总体来说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边是券商、机器人等板块ETF获得资金大举流入,另一边却是芯片、半导体等科技类ETF遭遇大幅净流出。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资金流向分化,让我想起了马克·吐温那句名言:"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地相似。"作为一个在量化投资领域深耕多年的从业者,我深知市场表象之下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逻辑。
一、市场分化的表象与本质
9月3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显示,股票型ETF单日净流出110亿元,与前一日的净流入形成鲜明对比。券商板块成为资金"避风港",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华宝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分别净流入10.1亿元和7.68亿元;而芯片、半导体相关ETF整体承压,嘉实科创芯片ETF、国联安半导体ETF等净流出额均超5亿元。
这种分化让我想起2020年科技股与消费股的轮动。当时很多人认为科技股会一直涨下去,但量化数据早已显示出机构资金的悄然撤离。如今历史似乎又在重演,但这次的主角换成了券商与芯片。
公募人士的分析印证了我的观察:尽管沪深300静态市盈率偏高,但无风险利率下行使股权风险溢价回归五年均值水平。短期流动性充沛或支撑市场强势调整,后续可能转向板块轮动。
二、维生素涨价背后的机构博弈
说到板块轮动,不得不提近期维生素D3价格的暴涨。从年初56元/公斤最高涨至265元/公斤,涨幅高达360%。按理说这应该是重大利好,但在73只维生素概念股中,有23家股价竟然下跌。
这个现象让我深思:为什么同样的利好下,个股表现天差地别?答案只有一个:机构资金的参与程度不同。通过我长期使用的量化分析工具,可以清晰地看到机构资金的动向。
以天新药业为例,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就有资金开始潜伏。这是因为2023年维生素价格就涨过一波,当时就是供不应求导致的价格上涨。有经验的机构投资者早已预见到2024年的减产会导致新一轮涨价。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反观华恒生物则完全不同,直到2024年8、9月份因为热点的关系才有机构资金短暂参与。这种差异完美解释了为何两只股票表现相差如此之大。
三、军工板块的分歧与机会
回到开篇提到的资金流向分化,军工板块的表现尤为有趣。富国、广发旗下军工ETF获资金加仓,而国泰基金同类产品却净流出9.38亿元。这种分歧说明市场对军工后市的判断尚未统一。
通过量化分析我发现,这种分歧往往孕育着机会。当市场观点高度一致时,反而容易形成短期高点;而当出现分歧时,往往意味着真正的趋势正在形成。
华宝基金曹旭辰的观点与我一致:当前半导体行情更多是对海外算力板块的补涨,真正机会或在年底至明年。AI产业三大趋势(海外算力、国产半导体突破、应用端爆发)将推动行业从概念炒作转向估值切换。
四、历史经验的启示
很多人喜欢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但股市从不会简单重复历史。历史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以"上帝视角"审视当时的心态和思路。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地相似。"
信达澳亚基金刘翀的分析很有见地:近期科技股过热导致部分赛道拥挤,叠加经济数据弱复苏,市场进入技术性调整。但中期看,美联储降息周期重启、国内政策发力及AI产业转型共振,仍为市场提供上行动力。
永赢基金的乐观态度也值得关注:监管政策稳定、流动性合理充裕,经济复苏基础稳固,资本市场生态优化背景下,长期对A股表现保持乐观。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