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专访, 揭开了何广智夺冠后真实现状, 他给内娱明星提了个醒

产品展示 2025-10-06 10:46:53 117

文|千江月

编辑|黄毅来了

“何广智也是好起来了。”

继8月30日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2》的总决赛中夺冠后,何广智又迎来自己的新高光时刻——被新华社专访。

这场专访揭开了他夺冠后的真实状况,也给内娱明星们提了个醒。

01

何广智算是脱口秀舞台上的一匹黑马,他能够出圈的很大原因之一就是接地气。

还记得他初登《脱口秀大会》舞台,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羞涩又紧张。

第一场他讲了自己去理发,Tony老师为了推销办卡,各种话术层出不穷的经历。

用幽默搞笑的言语方式迅速出圈,让大家开始认识到这位来自菏泽农村的新秀。

之后他的节目愈发有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之一应该是他讲的“穷人乍富”。

他说自己有点小名气后,从郊区搬到了市区,住进了从卧室到阳台足足需要8步的70平米的房子。

这种正话反说的自黑口吻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连网上也有不少粉丝戏称,“千万不能让何广智赚到钱,不然就不搞笑了。”

之后他更是频繁地出现在综艺舞台,最终走上了冠军的道路。

何广智讲的段子最大的一个特点是真实,包括他自己也声称“在台上说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真话”。

这份真实让他的内容接地气不空洞,这是许多脱口秀演员做不到的。

拿在女性市场同样有热度的“房主任”来说,其曾因将段子中“公公不让摸新人被子”的主角表述为婆婆引发争议。

但是这给人的观感并非是共鸣,而仅仅是作为一个看客。

因为她脱离了大部分人的生活实际,自然不会像何广智这般受到这么多人欢迎。

反观何广智,一次次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创作,讲述自己生活中的奇闻轶事与所见所闻,最终被新华社认可。

在这场专访里,新华社问了他四个问题。

大致内容包括他怎么看待自己的“真实风格”、夺冠后的感受、下一步规划,与对脱口秀未来发展的看法。

基本贯穿了他的过去、现在、未来。

其中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夺冠后的何广智和曾经的何广智有什么不同。

他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区别”。

“我还是住在地铁终点站的出租屋,续租了一年。”

在他看来,这不是故意装朴素,而是因为这里的生活节奏太适合创作了。

在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里,只要下楼能碰到卖菜的大妈,坐上地铁能听见上班族的吐槽。

这对一个脱口秀演员是弥足珍贵的,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

如果他因为成名选择脱离原本的生活阶层,那之后的段子能否再引人共鸣就不好说了。

还好就实际情况来看,真实的何广智没有变。

在最新的创作细节里,他还加入了前段时间骑共享单车找朋友玩,结果半路车座坏了颠了一路的事。

这种来自现实的狼狈比编出来的更有梗更有力量。

在专访的最后,何广智分享了自己夺冠后的未来规划。

他表示未来依旧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脱口秀中。

同时也表示,不管是什么其他的工作,他都愿意尝试。

因为还是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

02

回想起来,何广智从默默无闻的打工仔成长成如今的冠军选手,他好像从来没有过度炒作过。

最多就是和徐志胜组成“广岛志恋”的CP,和观众们互相调侃。

这在内娱里面可谓是一枝独秀,毕竟很多明星都希望能在观众面前多露脸的。

在他们看来,“一分曝光一分钱”,为此还经常干出买热搜、水军,还有找粉丝打榜的事。

而如今何广智的出现可谓狠狠的打了这群明星的脸。

每年都不知道有多少明星花钱,找关系,最后却抵不过一个草根出身的何广智。

不过这既是打脸,也是提醒。

大家都明白,何广智受欢迎就是因为他真实。

这是娱乐圈明星们最应该学习的。

如今的内娱公司为了给自家艺人一个好的人设,经常对艺人各种要求。

这就导致一些人走路端着、说话端着,表情也不敢放开。

结果在自己成为高高在上的明星之后,反而与下层支持过自己的粉丝有了隔阂,全靠粉丝的一腔热忱才能维持关系了。

像之前刘诗诗梗脖子的问题就不断引发争议。

在她的新剧《淮水竹亭》中,刘诗诗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走路、交谈,甚至打斗的时候,她的头、脖子、肩膀都始终保持在一条垂线上。

这种怪异的举动被网友调侃为“人形电线杆”“端妃”。

任谁来看都会觉得过于刻意,没有一点活人感。

对此有不少网友就开始猜测,认为刘诗诗应该是为了维持“天鹅颈”的形象。

结果过于追求仪态美,闹了笑话,也败坏了路人缘。

还有不少明星虽然上了综艺,但为了维持自己在粉丝心目中的形象,什么大幅度的动作都不敢做。

除了这些生活里正常,节目上却内敛的明星,还有人走的是不同的道路。

像汪苏泷就很喜欢在没人说话的时候插一嘴避免冷场。

在某次综艺中,有人就谈起汪苏泷的性格。

大家说他虽然在节目里是“东北开朗甜妹”,现实里却是不怎么说话的。

镜头前的开朗似乎是为了能够给观众好的观感,“被迫营业”。

只是无论好坏,这些内娱明星好像都成为两面人,镜头里和镜头外,完全是截然不同的角色。

这让观众看不到他们的真实形象,也难以对其真实性格产生好感。

所以,何广智能凭借自己的真实被大家喜欢,在内娱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即使是那些自诩为高高在上的明星,兴许内心也有一份希望自己真实性格被认可的一面。

结语:

从流水线工人到脱口秀冠军,再到被新华社专访的行业榜样,何广智的逆袭从不是偶然。

他始终扎根生活,用真实的经历打磨段子,以朴素的姿态坚守创作初心。

这份 “不飘” 的清醒,恰是内娱明星最该借鉴的答案。

当不少人沉迷炒作人设、脱离大众生活时,何广智用 “住地铁终点站出租屋”“写共享单车趣事” 的选择证明:

唯有扎根生活,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唯有保持真实,才能走得长远。

部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