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镜像:地铁里的奢侈品与我的299元外贸包
#美女#
消费镜像 地铁里的奢侈品与我的299元外贸包
镜子里的我。拎着那个一万七的包。像偷了别人身份的贼。
她背299元的外贸包。从容地穿过恒隆广场旋转门。八位数的存款在银行卡里安静地躺着。而我那辆二手宝马的方向盘。被手汗浸得发亮。
上周在地铁。看见女孩把崭新的戴妃包护在胸前。像抱着易碎的传家宝。可她知道吗。那个挤变形的logo。在旁人眼里可能是另一种语言。
真正有底气的人。自己就是行走的logo。
阿迪耐克?她摆摆手。太土。就爱在网上捡漏清仓款。她说这话时。我们正路过LV橱窗。那束射灯照得我脸颊发烫。
想起陆某案子里那些假货。四五十元的帽子。一百多的卫衣。当“外贸尾货”遇上虚荣心。竟能创造出8万元的销售额。而1688平台上。四百元的婚纱和五千元的沙发正在改变年轻人的消费规则。
为什么我们总在扮演别人眼中的自己?
那个地铁女孩或许不知道。她视若珍宝的包。在另一些人眼里只是日常配件。就像我羡慕的存款自由。在姐们儿那里化作299元的随性。
消费主义最成功的谎言:是你需要这些logo来证明自己。
现在当我拿起299元的包。忽然懂了。它不是妥协。是选择。就像1688工厂里反串带货的“大哥”。把三百元大衣卖出三千元的底气。
镜子终于不再说谎。背什么包不重要。重要的是——包在肩上。而不是人在包里。
你。才是永远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