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途中的生死考验,蒋介石为何停手追击?红军凭智慧逆袭成功

新闻动态 2025-07-10 11:49:27 130

长征一路上,起初八万多壮士,最后到陕西时只剩七千。让人纳闷的是,蒋介石拼命追赶,但红军一脚踏进陕北,他咋就停手了呢?这是个迷啊!

一走就像走进了鬼门关,湘江上这一仗打得血流成河,逃命的路上可真是跌宕起伏,不是去旅行,而是拼命想活着!

1934年10月16号,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起步,上场人数差不多有8.6万,其中有不少地方干部、医护人员,还有一大堆年轻的小战士们。

他们背着重担,武器稀稀拉拉,吃的也不多,心里只明白前面有条活路,身后可是国民党的大部队和防线。

第五次“围攻”没戏是关键原因,蒋介石从之前四次的教训中找到了点门道,这回搞了个“铁桶防守”,不是硬拼,而是先搭堡垒,再慢慢逼着苏区退缩。

德国顾问给他搞了一套复杂的围击策略,就像在中间扎了个圈,红军无论怎么折腾,也跑不掉这摊子的死局。

来到广西和湖南的那片湘江,红军已经没得退路了。11月25日,湘江大战开始了,为了能跑出去,红军拼尽全力往前冲!

前面是个铁桶,后头有敌人追着,河里尸体像浮萍一样飘啊飘,不到五天就牺牲了超过三万个人,整整一支军队的鲜血全都埋进泥里了。

中央直属的机关损失惨重,许多女战士直接被送上了黄泉路,后勤供应彻底瘫痪,所有物资只能靠小伙伴们背着走!

伤员没时间等救助,很多就这么搁那儿了,有人穿着单薄的衣服爬山,有人用树皮垫肚子,那会儿谁也不知道能跑到哪,只知道再不拼命过河,等着的就是我自己凉凉。

湘江那场仗打得实在是太惨了,红军从出发的8.6万一下子就掉到了不到3万,就像一个大水桶漏得稀里哗啦的,这可不是光谈胜负的问题,是命不命的问题啊!

湘江一仗过去后,许多将领心里开始唠叨了,今后该咋走啊?

谁来当这指挥官啊?

往南走的路,简直就是找死啊!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没宣传,也没口号,就几个人在个破房子里开了三天会。

毛主席又回到了指挥的位置,上上下下没再争论,旧事也不再追究,只要能活着,这就妙了!

接下来的趟子,犟得很,不是老实受气,而是主动溜了!

四次过河的神操作,红军在赤水那里左闪右躲,把蒋介石的几十万大军玩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蒋总干部急得像个热锅上的蚂蚁,喊着命令让各路军出去截人,可是那玩意儿就一直没给截住过!

这会儿红军不再死磕了,也不跟敌人正面干,开始灵活走位,专门找敌人的短板搞破坏,一路往西走,牺牲的事儿还是不断,过大渡河、金沙江、乌蒙山、雪山、草地……一路下来,无数兄弟倒在了路上。

雪山草地上,活着的人越来越稀罕。长征途中,最恐怖的不是敌人,而是那坑爹的地形和鬼天气。大渡河宽得让你怀疑人生,飞夺泸定桥就像一场毫无底线的赌博!

红军22个小兄弟在铁索桥上拼命挡子弹,死了快一半才把桥拿下,更吓人的还是后头的雪山和大草地。

红军头一回翻越的雪山叫夹金山,那里空气稀得像个笑话,战士在上面走得边走边咳血,很多人光着脚穿草鞋,冻疮把脚都快变成了水饺。晚上没有窝儿可睡,只能紧紧挤在一起取暖,真是一出沙场悲喜剧!

冷得跟冰窟窿似的,死了的人就直接扔雪里,第二天又有人倒下,就在上一位的坟头上继续安放。有些战士嘴唇裂得像饼干一样,走路可全靠内心撑着。

更可怕的是那片草场,那是川甘边的一个大泥塘,走进去的话你能一下子就被吞没,连条路都找不到,没有任何指示,方向感全无啊!

一场大雾降临,整个队伍像进了个棉花糖里,地上啥也没有,只有一种叫“毒蘑菇”的野菜,吃了晕得跟个摇摇晃晃的醉鬼似的!

有的人喝马的尿,有的人煮皮带当汤喝,还有人把布袋下锅,最惨的就是,有些人连饿死的力气都没有,直接一头栽倒地上就不动了。

根据后来的统计,翻过雪山和草地的那一段,死去的人竟然超过一万,连个墓碑都没得,名字都没留下,更有甚者,他们的战友连尸体都没法收回来。

这条路可真够狠的,直接把红军的人数削减到骨头了,到了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跑到陕北吴起镇时,只剩下7000个壮汉。

走了三万里,要能活着,不是碰巧,而是真个神仙保佑的!

红二、红四方面军的日子也过得不咋地,红四方面军从川北出发时有十万多人,到了1936年聚会的时候就剩几千人了。

红二方面军起步最晚,损失惨重,路上和红四军碰头又散伙,最后能聚到陕北的连一万都不到。

长征一开场就有三十万小伙伴出发,结果真正能摇身一变到陕北的,却不到三万。一路上伤亡、失踪、被抓的人那个叫一个多啊,走一步就少一块儿!

蒋介石明明就知道红军的路子,他派了几十万大兵猛追,咋到陕北就不热心了呢?

问题不是人手短缺,也不是路途遥远,真正的关键时刻,慢慢会在后头的安排中闪亮登场。

蒋公咋没追上去呢?

不是打不赢,而是凯子没钱疯抢蒋介石从长征的时候就像开了挂,亲自把南昌、桂林、贵阳当成自己的家了,调动中央军、地方军啥的,还有保安团和民团,一层又一层地摆起阵势。

每个路口都布满了大兵,红军一动他就像疯子一样发电报追着后面乱跑,红军去哪儿他顿时跟得像影子一样。

越追越觉得像拉着个羊在泥巴里打滚!

第一件事就是对地儿不太熟悉!

红军在山里可谓是游刃有余,知道哪儿有树、哪儿有人,经常变换招数;而蒋军就像拿着老地图的驴子,追得满头大汗,却经常扑个空。等他们收到最新消息的时候,红军早已跑到别处,甚至还回头走了一圈!

比如红军在赤水那儿忙着"兜圈子",来来回回转了四趟,结果蒋军像散崩的豆子,分得七零八落,还显得彻底累瘫。

再来说说,后勤都瘫痪啦!

红军小部队灵活出击,跟老百姓搭伙搞点米饭,而国民党正规军人丁兴旺、武器齐全,可得依靠后方粮草,一旦前线拉得太长,吃的没了,整个军队立马就扑街了。

云南和贵州的山路就像个麻花,雨一来,就变得蛋疼,供应都断了!

最要命的是这条战线拉得跟天边似的,越拉越远呀!

蒋介石把几十万人马从江西搬到贵州,从四川赶到云南,还折腾到重庆和陕甘,搞得调兵的事儿就像在玩拼图,越弄越乱!

他一边得挡住红军,一边还得提防地方军阀背叛,顺便还要瞅着日本在华北的扩张,可是红军走得越来越远,他的兵却追得越来越慢,还越来越零星。

到1935年夏天,红军可是跑得飞起,甩掉了中路的围追堵截,涌进了四川和西康一带。蒋介石这下子傻眼了,继续追的话不但抓不住红军,还可能把自己搞得像进了烂泥坑一样出不来了!

华北那边事儿不断,日本老是不停地往河北和察哈尔伸手,把外头的麻烦搞得比我们自己打架还要严重!

于是这小子壮起胆子,决定不再追着红军跑了,干脆转头去“西北堵截”,乍一看像是谋划大计,其实就是没办法的选择。

红军没有按照蒋介石的算盘走进“绝境”,他们巧妙地绕过了大部队,钻进了陕北,这地方偏僻得很,人也稀少,想来不容易打进去。正因为这样,国民党在这里布阵的人也不多,红军就在这儿扎下根,慢慢恢复实力。

1936年,蒋介石瞧见红军在陕甘那块地方搞了个霸主,他发现地方民团也开始跟着跑。他立马召集东北军和西北军想要把人围起来,但这时候局面又玩起了逆袭。

西安事变之后,红军成了蒋介石心头的一块大石头,动不得啊。1936年快到年底了,东北的张学良和西北的杨虎城气得哼哼,每天都有苦水,生怕被当成牺牲品,一边还得忍受蒋的刁难。

俩人一商量,12月西安出大事,张学良想让蒋介石一起对抗日本,可蒋拒绝了,就把他给扣了!

蒋老弟没想到,自己的亲信竟然把他给锁家里了!

麻烦闹得不小,南京那边乱成一锅粥,更搞笑的是,能帮上忙的居然不是中央军,而是共产党。

毛主席和周总理干脆利落地拍板了,不动手解决蒋介石,反而派人去西安扯个蚊子腿,红军的态度非常清楚:“先抗日,再搞国共联手!”

经过几番唠嗑,蒋介石终于松口了,答应不再打压共产党,要一起对付日本鬼子。作为交换,红军变成了国民革命军的第八路军,还保留主力去前线抗日!

从开始,红军就像换了身衣服,成了光明正大的队伍!

往后推到1937年7月,那卢沟桥出事了,蒋介石再也搞不了内战了,全面抗日的大战就此开启,红军也彻底转行成抗日队伍,地位一百八十度大翻转!

一想起,长征可不是逃难,而是咱们自己找活路的智慧大行动!

蒋老头明白红军在哪儿,但打不了,关键是红军越来越钻,成了他最难啃的骨头。

追着干要人、要银子、还得拼命,放下红军还能搞定日本。他思前想后,决定先歇歇再说。

这就是红军长征最厉害的地方,不是拼命打,而是凭着路线、地形和节奏,把自己从困境里拉出来,让敌人心灰意冷不追了,自己也稳住了阵脚。

三十万,结果只剩下不到三万,蒋介石追得起,但他最后还是没追,理由是金钱不够。红军能活着,是因为他们知道该缩小步伐,不是认输,而是换了条路继续走。

这一步,走得不光是远,还超划算!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