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房贷统一利率吗?

耀世娱乐介绍 2025-07-29 22:29:06 83

“存量房贷统一利率”是近年来购房者关注的热点话题。许多早期高位上车(如2021年前后以5%-6%利率购房)的业主,常疑惑:“国家是否会出台政策,让所有存量房贷利率‘一刀切’降到当前水平?”本文结合政策文件、市场现状及银行实操规则,为你梳理“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的核心逻辑,解答“是否统一”“如何调整”“谁能受益”等关键问题。

一、核心结论:存量房贷利率“不会统一”,但高利率存量房贷可通过市场化方式“差异化下调”

存量房贷指已发放但未结清的个人住房贷款,其利率由“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加点”构成(如“LPR+50BP”)。由于不同贷款人签约时间、银行政策、首套/二套认定不同,存量房贷利率差异极大(2021年前后部分房贷利率高达5.88%,2023年后新贷利率低至3.5%)。

政策明确“不搞一刀切”:2023年8月央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强调,“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引导商业银行稳妥有序调整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核心是“因城施策、因户施策”,而非“统一利率”。

二、存量房贷利率为何无法“统一”?三大现实约束

1. 原合同利率差异大,“统一”违背契约精神

存量房贷利率由“LPR+固定加点”构成,加点数值在合同签订后终身不变(除非合同另有约定)。例如:

2021年1月签约的房贷:当时5年期LPR为4.65%,若合同约定“LPR+100BP”,则执行利率为5.65%;

2023年1月签约的房贷:5年期LPR降至4.2%,若合同约定“LPR+0BP”,则执行利率为4.2%。

若强制统一利率,相当于推翻原合同约定,既不符合《民法典》“合同自由”原则,也会引发银行与借款人的法律纠纷。

2. 银行经营压力限制“统一下调”空间

截至2024年6月,我国存量房贷规模约38万亿元,若所有存量房贷利率统一降至当前新贷水平(约3.8%),以平均降幅0.8%计算,银行业每年需让利约3000亿元(38万亿×0.8%)。这对银行净息差(2024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降至1.7%的历史低位)构成巨大压力,可能影响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3. 房地产调控需“因城施策”,避免“一刀切”

不同城市房地产市场供需差异显著:

一线/强二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房价韧性较强,若存量房贷利率大幅下调,可能刺激投机性购房;

弱二线/三四线城市:楼市库存高企,适当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可缓解居民还款压力,但需避免“过度刺激”。

因此,政策明确“由银行与借款人协商确定调整幅度”,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情况出台细则(如部分城市要求“调整后利率不低于原贷款发放时当地下限”)。

三、存量房贷利率如何调整?当前主流操作方式

1. 方式一:直接协商下调“加点”(主流模式)

根据《通知》,对于首套存量房贷,借款人可与银行协商,将原利率中“高于LPR的部分”(即“加点”)下调。例如:

原利率:LPR(4.2%)+100BP=5.2%;

调整后:LPR(4.2%)+0BP=4.2%(若当地允许“加点降至0”);

实际降幅:100BP(1%),月供减少约600元(以100万贷款30年等额本息计算)。

操作条件:

仅限“首套存量房贷”(需符合原贷款时的首套认定标准);

银行需“自主协商”,无强制下调义务(但2023年多数银行已推出“应调尽调”政策);

调整后利率不得低于原贷款发放时当地首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如某城市2021年首套利率下限为LPR+20BP,则调整后利率最低为LPR+20BP)。

2. 方式二:置换贷款(“转按揭”)

若原银行拒绝下调利率,借款人可向其他银行申请“新贷款置换旧贷款”(即“转按揭”)。新贷款以当前LPR为基准定价,利率更低。例如:

原贷款:利率5.88%(LPR+163BP);

新贷款:利率3.8%(LPR-40BP);

置换后:月供减少约400元,总利息节省约14万元(100万贷款30年)。

限制条件:

需原贷款银行同意“提前还款”(部分银行收取1%-3%违约金);

新贷款银行需审批通过(需满足征信、收入等要求);

目前仅部分银行支持跨行转按揭(2024年部分城商行试点)。

3. 方式三:“商转公”(商业贷款转公积金贷款)

若借款人缴纳了住房公积金,可将商业贷款转为公积金贷款(利率3.1%),进一步降低利息成本。例如:

原商业贷款:利率4.0%(LPR+0BP);

转公积金贷款:利率3.1%;

月供减少约350元,总利息节省约12.6万元(100万贷款30年)。

限制条件:

公积金贷款额度有限(多数城市个人最高可贷50-80万);

需满足公积金缴存年限(如连续缴存6个月以上);

部分城市限制“商转公”次数或要求“无未结清公积金贷款”。

四、谁能受益?哪些存量房贷可调整?

1. 首套存量房贷:重点支持对象

政策明确“优先支持首套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根据央行数据,2023年全国首套存量房贷占比约70%,其中2021年前后签约的高利率首套房贷(利率5%-6%)是主要受益群体。

2. 符合“原首套认定”的二套存量房贷

部分城市实行“认房不认贷”(如2023年9月后),若借款人原贷款时被认定为“二套”(因家庭有房),但实际住房套数符合“首套”标准(如离婚后无房),可申请重新认定为首套,从而享受利率下调。

3. 特殊群体:困难家庭、多孩家庭

部分地区对“低保家庭”“多子女家庭”等特殊群体推出额外优惠,例如:

重庆:多子女家庭存量房贷利率可额外下调0.2%;

南京:困难家庭可申请“最长6个月”还款宽限期。

五、常见误区:“存量房贷统一利率”的真相

误区1:“所有存量房贷都会降”

真相:仅首套存量房贷(或符合首套认定的二套)可协商调整,二套存量房贷(无首套资格)利率仍按原合同执行(普遍高于首套)。

误区2:“银行必须无条件下调”

真相:银行与借款人需“协商一致”,部分银行可能因利润压力设置隐性门槛(如要求“存款达标”“购买理财”),但2023年监管已明确“不得变相拒绝合理调整需求”。

误区3:“调整后利率立刻生效”

真相:存量房贷利率调整通常从“下一个重定价日”开始(如原合同约定每年1月1日重定价),或协商确定具体生效日期,不会立即执行。

总结:存量房贷利率“差异化调整”是大势所趋

存量房贷利率不会“统一降低”,但高利率首套存量房贷可通过“协商下调加点”“转按揭”“商转公”等方式显著降低成本。对于购房者而言,关键是主动联系贷款银行,了解具体调整政策(如是否需要申请、生效时间、所需材料),并关注地方政府出台的补充细则(如额外补贴)。

一句话建议:存量房贷利率不“一刀切”,首套高利率可协商——主动联系银行,抓住政策窗口期,省出一杯咖啡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