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李敏特邀一人为毛主席守灵,见面问道:哥,你这些年过得好吗
1959年,李敏要在中南海办婚礼了。她整理好宾客名单,专门拿给爸爸毛主席,想让爸爸瞅瞅名单里有没有漏人,好给补上。
毛主席接过名单,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看完后,他轻声说:“娇娇,你漏了个特别重要的人。”
听到爸爸这话,李敏一时有点懵,不晓得爸爸说的究竟是谁。这时,毛主席又说了一句,一下子让李敏回过神来。
毛主席说的人是谁?为啥毛主席会说这人十分重要呢?
1976年9月9日,全中国沉浸在深深悲痛里。就在这天,中国人民广播电视台传出消息:“今日凌晨0时10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毛泽东,在北京逝世……”
这消息一传出,无数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寿无疆”的中国老百姓悲痛万分,他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就想给毛主席送上最后一程。
这时,中央很快成立治丧委员会,接着着手拟定毛主席守灵亲属名单。等都准备好,治丧委员会工作人员把名单交给了李敏。
李敏接过名单,仔细看了一遍,发现少了个重要的人,赶忙说:“咋没叫我哥哥呢?”
工作人员听了李敏的话,很是惊讶。刚要张嘴问落下了谁,李敏就说:“我哥哥贺麓成,他是我爸三弟的儿子,也在北京,你们赶紧去通知他!”
治丧委员会得知这事,马上派人去找贺麓成。他们找了好多地方,最后在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找到了贺麓成。
贺麓成得知大伯父毛主席去世,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他马上请假,赶去吊唁毛主席。
贺麓成一迈进灵堂,脚步不自觉就快了起来。等走到毛主席跟前,看着这位从未谋面的大伯父双眼紧闭,悲痛瞬间化作泪水,他忍不住放声大哭,嘴里还一直哽咽着:“大伯,大伯……我来晚了……”
说话间,贺麓成“扑通”一下就给跪地上了。李敏看到这一幕,眼泪唰地就流下来了。守灵结束后,李敏赶忙问贺麓成:“哥,这些年你过得咋样?”
贺麓成没讲自己这些年都干啥了。李敏关怀他,他只是不停点头。李敏见此,也没再多问。在她心里,知道爸爸毛主席一直关心却从未谋面的侄子,这些年过得不错,就够了。
后来,李敏知道了哥哥贺麓成具体做什么工作,这才明白为啥这么多年都联系不上哥哥。而且之前给爸爸毛主席守灵后,她问哥哥近况,哥哥只是一直点头,她那时不明白,现在也懂了。
1983年一天上午,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工作人员正忙着,突然接到中共中央组织部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说的话,让他们一下子轰动起来。
中共中央组织部打来一通电话,让贺麓成马上到民政部门,去领给毛泽覃烈士发的烈士证书。
直到那一刻,大家才晓得贺麓成的身份。平日里,贺麓成工作出色,专业技术也相当厉害。没想到他居然是毛泽覃烈士的儿子,还是毛主席的侄子。不少同志得知后都忍不住称赞:“贺工太低调了,一起共事这么多年,今天才知道他身份这么不一般!”
贺麓成手捧着父亲毛泽覃的“烈士证书”,欣慰地笑了。这下,他能告慰父亲在天之灵了。他盯着手里的“烈士证书”,思绪一下飘回到战火纷飞的往昔……
1935 年,毛岸成在赣南山区出生。他父亲是毛主席弟弟毛泽覃,母亲是贺子珍妹妹贺怡。毛岸成出生没多久,毛泽覃带领游击队在瑞金红林区低槽打仗时,英勇牺牲了。
那时战斗接连不断,贺怡带着还在襁褓里的毛岸成,由于她是毛泽覃的妻子,毛岸成是毛泽覃的孩子,这娘俩遭到敌人追杀。为了保护毛岸成,贺怡给孩子改名叫“贺麓成”。
为给丈夫毛泽覃报仇,也为了能接着干革命,贺怡把刚出生没多久的贺麓成,先寄养在老百姓家,之后又几经周折,送到老家江西永新山区亲戚贺调元那儿抚养。
送走孩子后,贺怡乔装一番,突破敌人层层封锁,登上油山,跟着陈毅元帅投身著名的赣南三年游击战争。
红军长征胜利到延安后,毛主席多次给贺怡写信。信里,毛主席既关心贺怡当下咋样,也很惦记侄子。有一回,毛主席随信还送了一支鹿茸。贺怡收到信没多久,就托人把鹿茸送到贺调元家。
为保护革命后代,这些事都秘密进行着。贺麓成当时年纪小,对这些并不知情。他那时只晓得爷爷贺调元时常收到各地来信,信里会询问家里情况。
1949年8月,永新解放了。那时,贺麓成14岁,正是个少年。有一天,他和村里孩子一样,满心欢喜准备迎接解放军。就在这时,村口出现一辆吉普车,车上下来个妇女。这妇女穿着当时很时髦的大翻领、束腰带列宁装,贺麓成从没见过这样的打扮,看得入神。突然,这陌生妇女一边朝他冲过来,一边大喊:“麓成,麓成......”
贺麓成看到这一幕,眉头不禁皱了起来。还没等他躲开,那妇女一下子就把他紧紧搂进怀里。
爷爷贺调元走到贺麓成身边,跟他说:“麓成,快叫妈妈,那是你亲妈!”这才把他的身世说了出来。
贺麓成听到这话,就打量起面前这位“革命妇女”。贺调元见他没吭声,又接着说:“你不是总问爷爷那些信是谁寄的吗?爷爷以前跟你说是老朋友,其实那信是你母亲寄的。”
贺麓成这时才慢慢张嘴,叫了声:“妈……妈妈!”
贺怡头一回听儿子贺麓成喊“妈妈”,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没过多长时间,贺怡就带着贺麓成去了吉安。她觉得这些年太亏欠儿子,想补上贺麓成小时候缺失的母爱,所以不管去哪儿都带着他。对贺麓成来说,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是他这辈子最值得回味的时光。
和儿子团聚后,贺怡就想起了姐姐贺子珍。她寻思着,要把姐姐在长征时候弄丢的孩子“小毛毛”找回来,这样姐姐也能像自己一样,和孩子团圆。
1949年11月初,贺怡向中央吉安地委请假,前往赣南找“小毛毛”。由于她不久前才和儿子贺麓成团聚,所以就把贺麓成带在身旁一起去了。
11月21日,厄运降临。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夺走了贺怡的生命,贺麓成也重伤昏迷。第二天他醒来,看见母亲倒在血泊里,忍不住声嘶力竭地哭喊:“妈妈,醒醒,别离开我……”
贺麓成怎么喊,贺怡都没反应。他实在不敢相信,自己和母亲才相聚短短三个月,就从此阴阳两隔。
贺子珍在上海工作,听闻妹妹贺怡在给自己找孩子的路上遭遇车祸,伤心极了。她马上决定,把妹妹的儿子贺麓成接到身边抚养。
1950年初,贺麓成到上海,贺子珍去火车站接他。这是贺麓成头一回见贺子珍。他后来说:“我记得当时天很冷,风呼呼吹,姨妈脸冻得通红,看着身体挺不错。老远,姨妈就冲我招手,看得出她挺开心。”
贺麓成腿痛得厉害,贺子珍知道后,带他跑了上海几家医院,很快安排做了手术。术后一个多月,贺子珍天天到医院陪着贺麓成,还亲手照料他。
腿伤好了以后,贺子珍把贺麓成接回家里住。跟贺麓成相处时,贺子珍就像对亲儿子一般。那时,贺子珍还叮嘱贺麓成:
孩子,有两点你要记住。首先,别靠着父辈的名声,就当自己是普通人家孩子,在别人跟前,别提自己是谁家孩子。其次,要努力学科学知识,做个有真本事的人。
贺麓成一直把姨妈贺子珍的话记在心里,这些叮嘱成了他一辈子都遵循的人生准则。
贺麓成腿伤全好没多久,贺子珍就送他去上海中学念书。刚去时,同学们瞧不上贺麓成,觉得他说话土气,学习也不行。可贺麓成不在乎同学们的议论,也没功夫去管。
学习节奏变快,贺麓成发觉自己跟不上老师讲课的速度,心里直发慌。同一时间,上海中学里那些干部子弟、烈士子弟,好多都不想学了,打算离开学校,要么去参军,要么去当干部。
贺麓成也慢慢有了这个念头。舅舅贺敏学知道情况后,把贺麓成喊到身边,轻轻拍着外甥的肩膀说:
麓成,你得专心念书。别想着去“参军”,也别琢磨“参干”。咱贺家革命军人、革命干部不少,就缺教授。眼下国家建设正需要知识分子,你就一门心思好好学习。
舅舅贺敏学的这番话,让贺麓成原本摇摆不定的心坚定下来,对他确定一生的志向,也产生了极大影响。
贺麓成努力学习了一阵子,一下子就考进了全班前三。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另眼相看。
1952 年,贺麓成快中学毕业了。这时,姨妈贺子珍把他叫到身边,问:“孩子,你是想工作,还是考大学?”
贺麓成心里早就打定了主意,他想着:“我得学技术,将来好为祖国的电气化出份力!”
贺子珍鼓励说:“行,那你就踏踏实实地学些真本事!”
这一年,贺麓成凭借出色成绩,考上上海交通大学,在电力系求学。
在交通大学填学生表,填父母那栏时,他只写“亡故”。他就像个普通学生那样,在学校里没让同学知道自己真实身份。工作以后,他还是这么做。
贺麓成读书的时候,一直刻苦学习,吃住都在学校。他不挑吃穿,也不找姨妈、舅舅要钱,就靠国家每月发的22元助学金过日子。而且,他每个月还从这22元里拿出5元,寄给在井冈山老家抚养过他的亲戚。贺子珍姨妈知道了这事,夸他不忘本。
贺麓成学习特别刻苦,在上海交通大学时成绩相当出色。1956 年大学毕业,他拿到了留苏留学资格。但因为中苏关系有变化,最后他没能去成苏联。
1956年,毛主席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没过多久,在周总理主持的中央军委会议上,钱学森具体讲了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想法。毛主席听了很满意,马上批示:同意。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正式成立,毛主席让聂荣臻元帅当院长。这个研究院一成立,中央领导人就寄予厚望。所以,得赶紧找来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
贺麓成就是一位厉害的人才。毕业后,他直接被分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心扑在了导弹研制工作上。
工作没多久,钱学森就看上贺麓成了。1958年初,穿着军装的贺麓成到钱学森手下工作。可贺麓成没料到,参加工作才一年,大伯父毛主席就又想起他了......
1959年李敏结婚,她拟好嘉宾名单给毛主席审定。毛主席看后赶忙说:“娇娃,有个重要的人你忘啦。咋没请你哥哥?麓成也在北京,该叫他来参加。”
李敏听爸爸毛主席说完,赶忙点头。之后,李敏多次给贺麓成打电话。可那会儿贺麓成在搞研发,正到关键时候,电话没接着。结果,他既没能参加妹妹李敏的婚礼,也错失了和大伯父毛主席见面的机会。
1961年,贺麓成成了新中国头一批导弹工程师。那时候,他一门心思钻研导弹专业知识,像控制理论、总体综合这类高深技术理论,都是他研究的重点。
同一时期,他不畏严寒酷暑,坚守在西北戈壁滩的导弹发射基地。在他与同志们齐心协力下,1964年6月29日,中国首枚自主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成功了。
贺麓成凭借这一成就,在导弹研制工作里站稳脚跟,成为新中国培育出的顶尖导弹专家之一。
毛主席为我国自行制造的中近程导弹成功感到高兴,可他并不知道,自己关心多年的亲侄子贺麓成,是这次成功的大功臣。
贺麓成长期在北京工作,可他一直记着姨妈贺子珍的叮嘱。他既没要求去见伯父毛主席,也没给毛主席写过信。因此,当时毛主席只晓得侄子毛岸成在北京,别的啥都不清楚。
从那以后,贺麓成就一头扎进大量文献、图纸和数据里头,一门心思研究导弹理论。
1976年9月9日,贺麓成正一门心思扑在新型导弹的研制上,一心为国家出力。可就在这一天,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因为他专注于导弹研制工作,毛主席逝世的消息,他压根儿就没听到。
李敏审定亲属守灵名单,发现爸爸毛主席惦念很久的侄子不在上面。她知道爸爸生前一直惦记这侄子,还想让哥哥贺麓成跟爸爸做最后的告别。于是赶忙说:“咋没叫我哥贺麓成啊?赶紧通知他。”之后,贺麓成这才头一回见到大伯父毛主席。
就算给伯父毛主席守灵结束,贺麓成也始终不对外说自己的身份。他全靠自身本事,成了毛家值得骄傲的人。
后来,贺麓成在导弹事业里的贡献愈发显著。朋友们常打趣他:“你顶着那么大的招牌,咋不借此沾点光,反倒让自己跟咱普通老百姓没啥两样。”
每次听到朋友这么讲,贺麓成都会一脸认真地回应:“这不算窝囊,这是我自己的理想。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该靠父辈的名声给自己谋好处。”
1981年,国防部五院启动高级职称评定工作。贺麓成凭借突出贡献,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系统首位获评高级职称者,其职称证书编号为“001号”。
现在,贺麓成虽然退休了,可还在几家科技公司当董事长。他发挥着自己的能力,同时一直记着自己是井冈山的“儿子”,也没忘掉大伯父毛主席和父亲毛泽覃。
毛主席去世好些年后,贺麓成为纪念大伯父和父亲,把儿子叫到身边,跟他说:“我原本姓‘毛',你也恢复这个本姓吧。”
贺麓成是毛主席的亲人,可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个普通人。他从没跟别人显摆过自己是毛主席的侄子,一直都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怀念大伯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