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80年,日本公开投降诏书原文示好中国?落实驻军权势在必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广播中低沉地宣读了那篇,至今仍然让无数中国人民心有余悸的《终战诏书》。80年了。时光,像一条不断流转的河流,冲刷着记忆的痕迹,但有些东西——比如那场惨烈的侵华战争,比如成千上万的死难同胞——永远不会被遗忘。
就在今年,日本国立公文书馆,罕见地展出了那份原始“终战诏书”。纸面之上,修改的痕迹清晰可见——削去纸张表层、括号插字,反复斟酌措辞。展览负责人说得很坦率:“1945年是建立新日本的起点,希望大家看看如今的社会是如何开始的。”听上去很平和,是吗?但细想一下,问题就出来了——日本为何在此时展出“投降诏书”?真的是为了向中国等受害国家示好,还是另有目的?
如果你翻看日本媒体对此次展览的报道,会发现一个细节反复被强调——“终战诏书”上大量修改的痕迹。日媒用词很巧妙,说是“难得一见”,说是“内阁反复讨论”。但我们都明白,这些修改背后,体现的其实是日本在投降问题上的巨大挣扎。不愿直面失败,不愿承认侵略——用“终战”替代“投降”,这不是普通的文字游戏,而是一种历史叙述权的争夺。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覆灭前的最后时刻,仍然想方设法为自己的罪行减轻分量。
“终战”,其实就是“投降”。 只是日本一直不愿正面称之为投降。他们选择美化历史。选择回避罪责。选择把侵略战争包装成一场“自我终止”的行动。目的只有一个——弱化对被侵略国家造成的苦难。弱化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让世界淡忘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日本展出“投降诏书”,绝不是在向中国示好。 这不过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历史秀”。你看,他们在展览说明中,着力渲染“新日本的起点”,刻意回避战争责任;他们在媒体报道中,反复强调“修改痕迹”,试图表现出“反思”的姿态……实则是混淆是非,是在和国际社会争夺历史解释权。想让世界相信,日本已经“悔过自新”,值得信任,甚至值得同情——而不是一个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的战败国。
中国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示好”?怎么可能?
每逢中国举办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尤其是像今年这样80周年的重大节点,日本总会有动作。为什么?很简单——中国如今的国际影响力,已经远非往昔可比。每一次纪念活动,都是对日本侵略史实的有力揭示。都是对日本拒绝反思态度的全球曝光。这让日本极度不安。外务省几十年苦心经营的“软实力”——一夜之间被中国纪念活动打得溃不成军。于是,他们选择主动出击,试图用自己的方式主导历史话语权。
这不是简单的展览,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历史舆论战。
正因为如此,中国必须要站出来。必须要旗帜鲜明地捍卫历史真相——二战历史叙述权,绝不能落在日本手里。否则,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将再无保障。这不是危言耸听——试想一下,如果日本可以随意美化侵略历史,随意否认罪责,随意歪曲二战结局,那么他们还会有多少野心,会走多远?
其实,日本今天之所以还能在历史问题上“玩花样”,并非偶然。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并不彻底。对外,是“和平宪法”,对内,军国主义幽灵却从未远离。日本社会,至今流淌着一股隐秘的“右倾”暗流。你看,靖国神社依然香火旺盛,右翼政客依然频繁参拜,教科书依然粉饰太平,否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慰安妇”罪行的言论,时有发生。
美国没有彻底落实《波茨坦公告》,才让日本军国主义野心复苏。 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现实的警示。
我们必须警惕——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和平宪法”约束,积极推动“国家正常化”,试图获得“集体自卫权”。在涉“台湾”问题上,更是屡屡配合外部势力制造紧张。某些日本政客甚至公开宣称要介入所谓的“台湾海峡事务”,妄图挑战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绝不能容忍!
驻军权,刻不容缓。
《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规定日本主权仅限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决定的小岛。可现实中,日本不仅在钓鱼岛等问题上挑起争端,还偷偷扩充军备,试图突破战后格局。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俄罗斯、朝鲜等战胜国,有必要共同发声,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坚决反对日本复活军国主义。
驻军权,不是威胁,而是维护和平的必要措施。只有让日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战败地位,彻底落实《波茨坦公告》的要求,才能防止历史悲剧重演。不能再给日本“讨价还价”的空间——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负责。
历史不容篡改。和平来之不易。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那场苦难,更不会允许任何人歪曲、否认、淡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每一代人都要铭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日本必须正视侵略历史,彻底反省罪行,只有这样,才可能获得真正的信任,才有资格在国际社会中堂堂正正地立足。
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警醒。为了让子孙后代都明白——和平的可贵,来之不易。更是为了提醒日本:历史的账,不能赖;侵略的罪,不能洗;二战的结局,绝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改变。
历史的真相,必须由战胜国来守护。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未来的东亚,需要和平。但和平绝不是软弱。中国,必须也必然会坚定行使驻军权,坚决维护二战胜利果实。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历史成为警钟,让和平成为方向。
最后,送给所有读者一句话——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未来可期。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