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年王炸打烂,六任总统如何将乌克兰拽入深渊?
聊起乌克兰,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可惜。你想想看,三十多年前,它刚单干的时候,手里那副牌简直是天胡开局。那片黑得流油的土地,占了全世界黑土的四分之一,随便种种粮食就能让整个欧洲吃饱,所以人家管它叫“欧洲粮仓”。这还不是最厉害的,它从红色巨人那里分家,直接继承了庞大的军工产业,一夜之间成了世界第三核武强国,家里的核弹头数量,比英法中三个国家加一块儿都富余。
能造航母的船厂,能产当时最强洲际导弹的工厂,还有成堆的坦克飞机,这配置,谁看了不眼红?可就是这么一手王炸,愣是在三十多年里,被六任当家的轮番操作,打得稀巴烂。一个本来能吃香喝辣的国家,怎么就一步步走到了悬崖边上?这中间的故事,真是让人五味杂陈。你说,这到底是命不好,还是人不行?
咱们先说头一位总统,克拉夫丘克。这人是个官场老手,搞人际关系和权力平衡是一把好手,可让他从零开始建设一个新国家,他就有点蒙圈了。他上台后,面对家里那堆核武器,心里直打鼓。这些大家伙虽然看着威风,但维护要花大钱,可国库里比脸都干净。更要命的是,发射按钮的密码在莫斯科攥着,自己说了不算。西方国家也天天盯着他,生怕他哪天想不开。
于是,他觉得这玩意儿是个烫手山芋,不如送出去换点实惠。在美国和俄罗斯的撮合下,他拍板做了一件让后人想抽自己嘴巴的事:把核武器全拆了。作为交换,美俄英给了他一份书面文件,口头承诺会保障他的安全。这就好比你把家里唯一的防盗门拆了,换来邻居一句“放心,我们不偷你家”的口头保证。这笔买卖亏不亏,后来发生的事儿,大家也都知道了。
除了自废武功,他在经济上也搞了一次豪赌。当时流行一种叫“休克疗法”的经济猛药,主张一下子放开所有价格,让市场自己调节。听起来挺美好,可对当时生产体系都快停摆的乌克兰来说,这不叫治病,这叫火上浇油。物价瞬间像脱缰的野马,飞上了天。老百姓一辈子攒下的钱,几个月就变成了一堆废纸,去商店买个面包都得扛着一麻袋的钱。整个社会被折腾得够呛,国家的元气大伤。
克拉夫丘克这么干,其实还是他那种旧官僚的思维在作祟。他考虑的不是国家长远怎么走,而是怎么能最快地拿到西方的认可和援助,保住自己的位置。他用国家的未来,赌了一个不确定的现在。你觉得他当时有更好的选择吗?
送走了第一位,迎来了第二位总统库奇马。这位跟前任不一样,他是搞工业出身的,当过大厂长,按理说应该懂经济,懂生产。大家伙儿都盼着他能带着国家走出泥潭。可结果呢,他干的事儿,是把家里的门打开,请了一群人进来“分家产”。他推动的所谓“私有化”,变成了一场对国有资产的疯狂瓜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克里沃罗格钢铁厂,这可是欧洲数得着的大钢厂,国家的宝贝疙瘩。但在一次所谓的公开拍卖里,几十亿美金估值的钢铁厂,转眼就被库奇马的女婿一伙人,用八亿的零头价给买走了。他们设置了外人根本达不到的竞标门槛,把外国买家全挡在外面,这哪是拍卖,这分明就是内定好的抢劫。
在库奇马当政的十年里,这种事儿在能源、化工、媒体等各个领域轮番上演。苏联时代留下的那些宝贵家业,就这样被几个家族瓜分干净,催生了一个畸形的群体——寡头。这些人不创造财富,他们只是把国家的财富搬到自己口袋里。他们富可敌国之后,就开始插手政治,收买议员,控制媒体,把法律变成自己的工具。有个叫贡加泽的记者,因为报道他们的黑幕,最后被人发现时身首异处,而幕后黑手却能安然无恙。
库奇马建立的这个寡头体系,给乌克兰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这些寡头的钱,要么跟俄罗斯的能源绑在一起,要么存在西方的银行里。这就意味着,不管是莫斯科还是华盛顿,谁想影响乌克兰的政策,只要捏住这几个寡头就行了。国家的主权,就这样被悄悄地卖掉了。
从那以后,乌克兰的总统换了一个又一个,有亲西方的,有亲俄罗斯的,还有在两边摇摆的。每个人上台都信誓旦旦要改革,可每一次折腾,都让国家的分裂和内耗更严重一些。寡头们越来越有钱,老百姓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当年那些能造航母、造坦克的工厂,慢慢地荒废,变成了野草丛生的废墟。
回过头来看,乌克兰的悲剧,根子可能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它继承的家业看似庞大,却不是一个能独立运转的整体,更像是一堆从大机器上拆下来的高级零件。没有了整个苏联体系的支撑,这些工厂和武器都玩不转了。而接手国家的那些人,又缺乏长远的眼光和担当,要么急功近利,要么中饱私囊,把一手好牌打成了死局。
我总在想,一个国家的命运,到底是由它的先天条件决定的,还是由后来者的选择决定的?乌克兰的故事,好像两方面的原因都有。它就像一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却没有被教会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独立行走,最终迷失在了十字路口。大家觉得呢?这三十多年的路,到底错在了哪里?
参考文献: 1. Plokhy, S. (2015). The Gates of Europe: A History of Ukraine. Basic Books. 2. Aslund, A. (2009). How Ukraine Became a Market Economy and Democracy.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 Wilson, A. (2014). Ukraine Crisis: What It Means for the West. Yale University Press.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