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喜提亚太先锋奖,风头却被新头衔抢了,粉丝比他还激动
一个亚太地区的U35行业先锋领袖榜单,怎么就让董宇辉的新头衔抢了风头?这事儿要是放在一年前,估计没人能想到。那时候的他,还是那个在镜头前一边卖着大米,一边说着苏东坡的年轻人,身上带着一股子洗不掉的书卷气。谁能想到,不过短短一年多的光景,他就成了别人口中的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这几个字眼,听起来就透着一股子冰冷的商业味道,跟他那张略带羞涩的脸摆在一起,总觉得有点违和。但偏偏就是这个头衔,让网上那些一直关注他的人,特别是那些自称丈母娘的粉丝们,激动得不行。因为这个称呼,不仅仅是一个职位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份迟来的正名,一次对外界所有质疑的无声反击。
毕竟,关于与辉同行到底是谁的,这阵风刮了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多人觉得,这不就是从东方甄选那棵大树上掉下来的一颗果子吗?董宇辉充其量算个金牌销售。这种声音不大不小,但一直都在。直到这次,一个专业的企业家论坛,白纸黑字地把他定义为创始人,这才算是把那些流言蜚语给摁了下去。你看,有时候商业世界的认可,比粉丝们一万句我们支持你都来得更有力道。
我有时候会想,董宇辉自己看到这个头衔时,心里会是什么感觉?是会觉得沉甸甸的,还是会有一丝如释重负?他用自己的知识和底蕴,硬生生地在直播带货这个喧嚣的江湖里,劈开了一条全新的路。这条路,铺满了诗词歌赋和山川湖海。当别的主播还在声嘶力竭地喊着上链接的时候,他的直播间里,流淌的是传统文化的小溪。这种文化+商业的模式,在最初看来,简直就是个异类,可没想到,这个异类却长成了参天大树,甚至成了很多人仰望的行业天花板。
他带着与辉同行团队,搞了一个叫阅山河的系列活动,走到哪儿,哪儿的文旅部门就跟过节一样。他把巨大的流量,像灌溉农田一样,导向了那些需要被看见的山村,导向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那些默默无闻的公益项目。他自己,也从一个带货主播,变成了一个文化符号,一个连接现代商业和传统价值的桥梁。所以,当那个先锋领袖的荣誉落到他头上时,几乎没人觉得意外,反而觉得,这奖给晚了。
粉丝们的评论区,简直就成了大型的文学创作现场。一个叫索亚的丈母娘写的那段话,说实话,比很多官方的颁奖词写得都好:他以初心为锚在流量浪潮中坚守文化内核,用学识赋予商业温度,让知识带货成为行业新标杆……字里行间,全是那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和欣赏。这种情感的凝聚力,可不是靠几场直播、送点优惠券就能建立起来的。它背后,是一种价值观的认同。
人们为什么愿意为一个主播,专门去下一个APP?甚至为他的一个新头衔而欢呼雀跃?可能就是因为,大家在他身上看到了某种久违了的东西。在这个人人都追求短平快的时代,他偏要慢下来,跟你聊聊陶渊博的田园,讲讲人生的不同风景。他身上有种矛盾感,明明身处最商业、最浮躁的行业,却总在强调一些最朴素的道理,比如善良,比如正直。
他会为了消费者的权益去跟商家较劲,也会在直播间里三令五申,不许团队收合作方的任何好处。这种近乎严苛的自律,在今天这个环境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才让与辉同行成了一个干净的特例。
他成了CEO,也成了一种现象。只是不知道,当他面对着越来越庞杂的商业事务,面对着各种报表和会议时,会不会偶尔想起,最初那个站在镜头前,只是单纯想分享一首诗、一个故事的自己?那个被粉丝们戏称为人间兵马俑的青年,如今真的成了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这条路,他走得并不轻松。但或许,也正是这些复杂的经历,才让他的故事,有了值得被反复咀嚼的厚度。
那么,这个创始人的头衔,对他来说,究竟是一个桂冠,还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