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大棒砸空!中国进口石油创新高,欧盟对俄也有大动作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瑞典谈判桌上对中国撂狠话:“再买俄油,关税加到100%! ”可话音未落,中国港口就靠泊了俄罗斯油轮。 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进口俄油飙至每天227万桶,创历史新高。 美国想用“二级制裁”逼中国断供俄油,结果中国外交部24小时内硬怼:“买不买油,轮不到美国指手画脚! ”中俄军演同步官宣——8月,两国舰队直扑日本海实战演练。 欧盟慌忙加码第19轮对俄制裁,却被德企吐槽“演了三年的老戏,观众早散了”。这场博弈里,美国关税大棒砸空,中国狂买俄油不停手,西方制裁彻底沦为一场政治秀。
特朗普政府7月曾对俄下“50天停战通牒”,后缩短至10天,扬言到期就对俄油买家开刀。 背后算计很明确:用“二级制裁”切断俄罗斯每天6亿美元的石油收入,同时逼中国能源市场转向高价美国页岩油。中国反应比美国预想更快。 24小时内,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公开回击:“能源采购是中国主权,美国没资格干涉! ”商务系统紧随其后补刀:“中俄合作不受外部干扰。 ”外交辞令刚落,海关数据就甩出实锤,6月中国进口俄油日均184万桶,环比暴涨7%,结算93%用人民币,美元几乎清零。 美国关税威胁成了笑话,中国反手追加15%订单,结算直接绕过美元。
中东油价更低,中国为何死磕俄油? 三条硬核逻辑摆在台面。 第一是人民币结算盾牌:俄罗斯给中国“友情价”,每吨比沙特油便宜1美元,2024年省下136亿美元进口成本。 更关键的是,73.6%交易用人民币结算,美国金融制裁直接哑火。第二是陆路管道保安全。 中东油走海路必经马六甲海峡,2024年沙特减产时,俄罗斯紧急通过远东管道增供120万吨原油,化解中国能源危机。 而北极航道液化天然气运输周期比传统航线缩短40%,直接改写全球能源物流规则。第三是工业刚需绕不开。 俄油含硫量高,恰恰满足中国炼化厂生产沥青和化工原料的需求。 2025年上半年,俄对华输油1.2亿吨,占中国进口总量18%,相当于每天580万桶。断供? 长三角工厂流水线立马停转。
特朗普政府原以为关税能吓住中国,却误判三件事。 第一错估中国能源底牌。 中国早就布局全球供应网,俄油只占进口20%,即便美国真征500%关税,中国也能从伊朗、委内瑞拉调剂缺口。反倒是美国页岩油商先崩盘,2025年中国对美国原油、天然气进口归零,得州企业半年亏损300亿美元,康菲石油被迫裁员。第二低估中俄协作深度。 美国关税威胁放出48小时内,中国国防部宣布中俄8月在日本海举行“海上联合-2025”军演,055大驱“拉萨”号与俄巡洋舰“瓦良格”号联手演练防空反导,剑指美国在菲律宾部署的中程导弹。 金融层面,中国人民银行同步延长中俄货币互换协议至1500亿元,期限三年。第三忽视稀土反杀大招。 中国手握全球90%稀土加工产能,美国军工企业曾因稀土断供面临6个月停产。 商务系统放话“能源政策自主”同时,稀土出口管控同步收紧,直接掐住F-35战机芯片命脉。
欧盟赶在8月15日美俄峰会前加码第19轮制裁,表面禁止189艘俄油轮靠港,实则暴露战略破产。 德国工商界怒批“切断俄油等于让欧洲去工业化”,法国企业被曝偷偷转卖俄油牟利。 更尴尬的是,印度直接打脸美国,特朗普8月初对印加征25%石油关税,印度外长苏杰生反手公布访华行程,宣布扩大中印能源合作。俄罗斯经济反而越打越强。 2024年俄能源收入逆势增长45%,卢布结算扩展至粮食出口。 农业部长奥克萨娜·卢特宣布:“俄罗斯农业十年增长33.8%,2023年出口435亿美元。 ”西方44000项制裁没压垮俄罗斯,却让欧盟自损1.5万亿美元。
全球能源秩序正在重构。 沙特阿美9月对华原油供应暴跌16%,因中国炼油厂集体转向俄油。 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把美元支付压至40%以下,委内瑞拉接受人民币换石油。 巴西总统卢拉公开呛声:“我们凭什么听美国指挥? ”连日本企业都偷偷把美国LNG订单转卖韩国,转头采购伊朗石油。这场博弈没有赢家,但趋势已明。 当美国财长在瑞典喊出“100%关税”时,山东港口正卸载俄罗斯油轮;当欧盟宣布第19轮制裁时,人民币结算比例突破73.6%。 霸权旧秩序在石油与人民币的洪流中加速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