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友三天连唱,19点管控助力歌迷入场,歌迷纷纷点赞温暖
每次东莞银行篮球中心对外开放时,总是得穿过蜿蜒的松山湖大道。那一带的红绿灯仿佛有自己的节奏,有时候走神就差点错过转弯。七年没见张学友,还是这三天的东莞站。上一次听他开唱还是网络里的回放,现在流量都要抢着下单门票,也怕堵车堵到错过开场。
8月29号那天还没到下午五点,松山湖大道金富路桥底就已经有警察开始摆摊了。站在路口等红灯时,我数了下,交管每隔20分钟就来回巡查一次,不给任何大货车或者危化品车钻空挡。这里的车流,像篮球赛结束之后那种潮水。突然想起以前在荔苑路骑车,过了桥还觉得能偷懒,现在全封闭了,啥小路都别想钻,官方说是为了演唱会期间的安全。
19点半的票还没核查,我就看到龙胜路和荔苑路的交叉口贴着管制告示。气氛甚至有点像大型考试开场前。不让机动车右转龙胜路西段,心里咯噔一下,要不是提前看了路线,险些困在富兴路绕一圈出来。打算自驾,导航全程提示临时交通管制,“请于活动结束后,注意荔苑路限行”。有点啰嗦,但也没找错别字,顶多嘟哝几句。
有个老朋友自称“香市动物园忠实用户”,笑说这场演唱会给动物园停车场带来流量红利。开始不信,结果到场直接被主办方的接驳车安排得明明白白。16点半刚过,动物园①号停车场门口已经三三两两聚着歌迷,一些人翻着票务APP,一些人互相确认检票时间。
检票队伍有点像春运火车检票,17:30就开始排长龙。那场馆A门检票区特别宽,左边是安检,右边是票面通道指引。也见过第一次进场的人,摸不着头脑,问“B门能进吗”。其实A、B门都能进,关键是票面通道不一定连得起来。我绕来绕去,差点走了冤枉路,好在现场工作人员喊话挺及时。
有人喜欢拼车来,怕停车位抢不过别人。东莞站2、3、6号门对外开放,那晚P2、P3、P4、P5停车场看上去像小型车展。场馆附近能停的地方真不算少,只是价格和位置差异挺大。偶尔会叫错导航,结果误入龙胜路延伸段,差点被临时单向管控卡在路口。等到20点多演唱会结束,金富路和龙胜路交叉处的红绿灯一度只允许单向流出,摩托车、电动车都只能原地等。
跟风公共交通的朋友,公交209、328、329在长坑站下车就能赶场。有人偏爱广东城轨,寮步站下来要步行一公里。开场时不觉得累,结束后大家纷纷说“下次打的吧,脚软”。有些人瞄着市篮球中心站等末班车时间,都怕最后一班跑得比歌神还快。
那三天的检票动线上,A门统一检票、安检,之后才让进馆。有人在B门等了半天,才发现要先走A门检票区,不然直接被拦了下来。门票通道号成了大家的暗号,“你是3号门吧?我在6号门!”喊了半天,最后还是一起挤进场馆。
场馆外头小贩乱窜,有人带着荔枝糖、冰矿泉水,问“要不要来瓶?”我心想这不比看演唱会还热。演出一结束,不少人就是等在2、3、4、5号门找拼车机会,剩下的从6号门打包网约车。东广场停车场间隔很短,但有几辆车直接开到了香市动物园,赶时间的就弃车坐接驳。现场不少人一边拨打电话一边抱怨“路太难走”。
晚上十点半河边有点凉意,龙胜路延伸段临时管控时,有些司机疯抢“最后一个先走”。交管部门不断喊话,希望错峰绕行。电台里还插播了一句:“请大家绿色出行”。有人呛声“我都骑共享单车了还让错峰?”
观众涌进涌出,三天的人流数量让附近小吃摊直接爆单。篮球中心附近的富兴路、站前路停着不少外地牌照车,也有本地人骑电动车来。有人树下等接驳车,一边聊张学友60+巡演的老回忆,“我第一次听歌神是在录像带。”那种年代交错的感觉,仿佛一瞬间穿回上世纪。
交警标志换新了,反光背心有点像迷彩。管制时段并不死板,演出结束后总有那么一波临时延长。有小朋友跟妈妈在松山湖大道上追光,问“今晚会有彩蛋吗?”据说有次张学友会和观众互动,但更多人关心的是回家的路会不会再堵。
场馆正门有志愿者派发演出提示卡片,提醒大家入场前核查票务,还建议拼车。偶有听力不好的老人对安检设备不习惯,工作人员也会耐心解释流程。官方微信小程序高频推送交通管控信息,有人吐槽“消息再快也赶不回家。”
市篮球中心的屏幕循环播放着注意事项,广播里还曾提醒末班公交即将发车。歌迷们互相招呼,不时讨论下一站要去哪里。有些人来自邻市,专程赶东莞站,只为听一首《李香兰》现场版。
走过路口时忽然想到——三天连唱,也许下一次,再等七年?演唱会的场景总是短暂,回家的交通才是每个人的现实小考。
那些在香市动物园等待接驳车的歌迷,你们会不会也偶尔想象,如果改为骑共享单车回去,是否能赶着东莞凌晨的风,把歌神的那一声“如果这都不算爱”留在路灯下?你今晚回家用了哪条路线,看过哪些冷门场景?别说我的错别字,但愿下次还有机会一起堵车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