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倒下的竟是瑞士?8月14日,全球金融格局传来新消息
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
瑞士人做梦都想不到,自家门前的雪山没塌,存了上百年的"金山"先塌了。
这就好比一家百年老字号包子铺,原本立着"童叟无欺"的牌匾卖得挺红火,突然有天掌柜的往馅儿里掺了耗子药,这买卖还能做吗?
眼下这出戏码正在阿尔卑斯山下真实上演,曾经镶着金边的瑞士银行招牌,愣是被自己人亲手砸了个稀巴烂。
俄罗斯坦克开进乌克兰那会,瑞士政府一改往日的佛系做派,跟着西方阵营抡起制裁大棒。
咔嚓一声就冻结了俄罗斯存在瑞士的几千亿资产,您可瞧好了,这可不是哪家银行自作主张,而是国家层面对外喊话,咱们这回不中立了!要按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庙里的菩萨突然改行当街溜子,还顺手掏了施主的口袋,这不乱套么?
说句公道话,瑞士的中立牌坊其实早年间也当过遮羞布。
二战那会儿纳粹的黄金流水似的往瑞士运,各路游击队在山沟里打生打死,苏黎世的银行家们倒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可是人这买卖就讲究个传承,甭管来的钱干不干净,只要把保密柜的锁头焊死了,外头就真当你是圣洁的白莲花。
没成想熬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没破功的手艺,愣是栽在了21世纪的地缘政治里。
要说这波操作有多蠢?就好比开澡堂子的把更衣室监控录像公开叫卖,那谁还敢来泡澡?国际游资这玩意儿比兔子还精,瑞士刚举白旗投降,资本家们撒丫子就跑。
原本存在日内瓦保险箱里的美元欧元瑞士法郎,这会儿全长了腿往新加坡和迪拜窜。
您要是问为啥?新加坡的律师擦着金丝眼镜笑而不语,迪拜土豪喝着骆驼奶直嘬牙花子,瑞士人自己砸了场子,总得有人接着唱戏不是?
最打脸的还在后头。
美国那边看着瑞士服了软,转手就掏出一沓关税罚单,手表巧克力精密机械,通通加税39%。
要按这个数算,瑞士钟表匠得日夜不休干三天,赚的钱全得孝敬华盛顿的税务老爷。
这边刚跪着说"自由贸易好",那边就被踹了个大马趴,搁谁脸上能挂得住?
议会里急得直拍桌子,要不咱们退了那批F-35战机订单?可军方又支支吾吾说飞机零件都组装一半了,整个就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要说惨还是瑞士信贷惨,167年的金字招牌说倒就倒。
三十亿瑞郎卖给瑞银,这价码搁二十年前也就是个零头。
可别觉着瑞银捡了便宜,接过来的哪是金饭碗,分明是颗定时炸弹。
美国政府虎视眈眈盯着那些俄罗斯账户,瑞银高管现在睡觉都得睁只眼,生怕哪天起来就收到天价罚单。
这就好比替人收破烂,结果麻袋里全是雷管,搁谁谁不慌?
现在看新加坡和迪拜那叫一个乐呵,尤其是波斯湾边上的那座黄金城。
人家张口就是免税天堂,闭口就是保密至上,瑞士不敢接的买卖全给包圆了。
有趣的是连瑞士本国人的钱都开始往迪拜跑,合着金融家们也门儿清,自己家里失了火,还不兴往邻居家借个宿?
不过话又说回来,迪拜那四十多度的天儿,真能冰镇得住全世界的黑钱吗?
要往深里说,瑞士这跟头栽得不冤。
当年靠着保密法吃红利的时候,就没少挨国际社会的白眼。
什么贪官存款、黑帮洗钱,瑞士银行的地下金库里能养出个联合国来。
等G20开始搞税务透明化,瑞士人还梗着脖子装清高,结果俄乌战争一来,自家中立原则说破就破。
这不就是既要当又要立,结果把牌坊立成多米诺骨牌了么?
说起来有意思,就在瑞士金融业风雨飘摇的当口,倒是有群人在悄悄抄底。
某些美国投行悄没声地收购瑞士的私人银行,就跟秃鹫闻着腐肉似的。
不过这回瑞士人也学精了,死活不肯把制药业的家底给卖了。
毕竟手表巧克力都能再造,那些救命药的专利配方要是丢了,可真就掘了祖坟了。
回头看看瑞士央行那帮人,天天把"百年信誉"挂嘴上。
可要我说,信誉这玩意儿就跟瓷器似的,再值钱的东西碎了也就是堆瓦砾。
现在阿尔卑斯山上吹的风都是钱味儿,不过刮的不是进项而是出项。
要按这个速度,再过几年苏黎世湖边的私人银行怕是要改民宿,反正地下室的金库改标间正合适。
说到底还是老祖宗那句话:出来混迟早要还。
瑞士人攒了二百年的信用,毁就毁在一念之间。
不过倒也不用太心疼,国际资本这塘浑水里永远有新的莲花要开。
指不定哪天新加坡或者迪拜也捅出什么篓子,谁知道呢?
毕竟在钱的游戏里,哪有什么永恒的中立,只有永恒的利益。
瑞士的雪山下从来就不缺故事,但这次的故事格外苦涩。
当金字招牌变成烫手山芋,当百年信誉败给政治投机,这座"金融圣殿"的崩塌或许能给世界提个醒:在丛林法则横行的国际社会,再坚固的堡垒也经不起自毁根基。
眼下新加坡和迪拜的灯火通明,谁能说不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呢?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