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最快女护士”的家庭,终于明白她跑马拉松的原因,原来背后有丈夫的专业指导和支持
刚刚刷热搜,看到那个“最快女护士”跑马拉松的事,我的天,你们说这个消息是不是让人觉得特别反差?一边是每天在医院里拼死拼活的护士,一边是跑道上飞奔的身影。这画面就是那么诡异却又那么真实,没想到护士还能这么“跑起来”,而且冠军还是她拿到的。你说平时在医院看她,还以为她就是个普通的护理天使,结果一转身,跑步界的“快枪手”灌满了咖啡,冠军都能捧得手软。不得不说,背后那个“操盘手”是谁?不是别人,就是她那专业到偏执的老公。
听说她老公是曾经的大学田径队成员,1997、1998年的“NEC杯”天津马拉松,做过接力第一线的。这个背景一出来,我顿时明白了,她这跑得快,除了天赋,确实离不开有人指点。满世界喊“无私奉献”的护士,她却是靠“专业指导”跑上巅峰的。这家庭挺让人羡慕,啥都能共同玩,目标一致,一起折腾,越羡慕越觉得这份默契难得。可就在我热血沸腾想象他们家庭幸福的又不由得皱眉——这光环背后,隐藏得是不是点“尴尬”。
你知道吗?其实大部分人都觉得,她跑比赛挣钱还能签约,变成了一份“兼职”。可是你想想,这事要是真“兼职”,就意味着她必须调休比赛,不能影响工作。好,那就不要“兼职”这个说法,直接说——她准备冲击职业运动员这个行当。如果真这么干了,问题就来了:医院那些轮班的同事咋办?跑个马拉松成了主业,份儿都拿下来了,其他人得拼命补班吗?你说,谁能理解医院的“团队精神”?跑完赛回来,整个人都精神萎靡,别人轮班连个休息时间都难得,偏偏她一跑比赛赚了钱,还签了合同。明明是业余爱好,却享受了职业般的待遇,这种“平衡感”是不是一条难走的绳?
我还特意翻了翻一些网友评论,那些人都像喝了鸡血一样,嘴里喷着“自私”、“不厚道”。有人说:“她能挣钱,为啥不和领导、同事分享?”我觉得看得好清楚——你愿意让你们的轮班时间给她“跑赚钱”吗?你愿意为了她的“爱好”,让别人替她扛夜班?人家签约了,还能彼此按公平轮休操作?你说,现在的事情都变成“以自己为中心”,哪还有团队精神?如果她真当自己是“专业运动员”,那也得辞职专职啊。现在找借口说“兼职”,其实就是“我能挣钱,其他人得背锅”。这不就是典型的“怎么做都有人不满意”的问题。
她的专业背景确实牛逼,冠军也是能出钱的。那她为什么不能拿出点“大方”的态度,和同事分享一下?他们为了轮休都要拼命调班,互相体谅。你拿奖金走了,谁陪着打点工作?我就想问,她的这种“咔嚓”跑完全程,真的是单纯的“爱好”吗?还是变成了“职业追求”,变成“变现”了?而且,她什么时候告诉同事“我跑比赛挣钱,其他人得帮我顶班”了?社会上多的是普通人默默无闻地拼,谁不想像她一样“拼出个收入来”?
看这个事儿,更多的还是在考察“社会价值和个人选择”的边界吧。她拿奖、赚钱、签约,确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也挺激励年轻人追求梦想的。但问题在于,这种“私利”和“团队责任”之间的权衡,能平衡得来吗?不能。一到涉及工作时,私事就得让出空间。类似的事情去年也多了,谁敢说“不影响工作”就一定没影响?就算她签约拿钱,那些同行的护士、医生们可都不出名,但他们的贡献一样值钱。可偏偏有人觉得“我为啥不能“脱离战场”跑跑步赚一笔”?如果大家都这么“抄近道”,团队合作还敢谈什么?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我倒不觉得。想象一下一个医院,轮到你帮一个爆肝的护士看夜班,心里能不气嘛?还说自己“热爱运动”,那你就不要让别人帮你“背锅”。除非你全身心都投在了这个“运动事业”里,要不然别太高调,别把“兼职”变成“主业”,让躺在后面的人帮你承担责任。运动是好事,但没有哪个行业愿意看到工作和业余被混淆,结果还变成“自己赚大钱,休息让别人替”。下次还盯着哪个“女护士冠军”看?还是说,切了这份执念,看看谁还会心甘情愿帮你"背事情"。
这年头还真是,什么“热搜”都有可能让人笑中带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