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接管娃哈哈动作不小,切掉小经销商,转移了老员工

新闻动态 2025-10-26 11:42:09 128

这阵子,关于宗馥莉和娃哈哈那点事儿,网上传得跟开了锅似的。

说实话,老爷子宗庆后刚走那会儿,我心里还咯噔一下,寻思着这么大一艘船,没个掌舵的,得晃悠成什么样。结果你猜怎么着?船不光晃悠了,新船长上来二话不说,直接奔着冰山就去了,那架势,好像还嫌撞得不够热闹。

这事儿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

不在于二代接班,也不在于她搞了个什么“娃小宗”跟自家人打擂台。这些都是豪门剧本里的常规操作,顶多算个B-plot。

真正让人后背发凉,想倒上一杯酒慢慢盘的,是宗馥莉这一连串快刀斩乱麻的操作,像极了一个刚从商学院毕业、手握最新版《管理学圣经》的优等生,对着一锅熬了几十年的老卤,上来就说:“师傅,你这配方不符合数据模型,香料的分子结构也过时了,我给你优化一下。”

你说,那老师傅听了,是该哭还是该笑?

咱们先复盘一下她都干了啥。老爷子尸骨未寒,那边老臣子们的年终分红就没了。紧接着,大批员工的合同,悄没声地就从“娃哈哈”转到了她自个儿的“宏盛”旗下。对外呢,更是手起刀落,年销售额低于三百万的经销商,一刀切,拜拜了您内。

换你你爹刚走,你会这么干吗?

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这闺女,是不是有点太心急了?甚至有点……冷血?

但你要是真这么想,就把这事儿看浅了。要我说,这根本不是什么智商问题,也不是情商问题,这是一种近乎偏执的“正确病”。

什么叫“正确病”?就是脑子里装满了从书本、课堂、PPT里学来的“绝对正确”的商业逻辑,并且坚信这些逻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宇宙真理。在她们眼里,商业世界就应该像一段精密的代码,所有不符合效率、不能被量化的东西,都是bug,都得清除。

人情?那是bug。

忠诚?那是无法写入资产负-债表的沉没成本,也是bug。

传统?那是阻碍迭代的遗留代码,更是个大bug。

所以你看,宗馥莉做的每一件事,如果单拎出来,放在任何一本MBA的教科书里,可能都会被打上高分。裁撤冗余渠道?正确!优化人力结构?正确!摆脱元老掣肘,实现绝对控股?太正确了!

可问题是,娃哈哈这艘船,它不是在硅谷的车库里敲代码敲出来的。它是在中国这片复杂又讲究人情味的土地上,靠着宗庆后一瓶一瓶饮料、一个一个经销商、一杯一杯白酒给硬生生喝出来的江湖。

这个江湖的底层逻辑,不是代码,是关系。

我估摸着,宗庆后老爷子这辈子最操心的,不是怎么把企业做大,而是怎么给女儿铺一条足够安全、足够宽阔的路。他带着她见世面,手把手地教,甚至连身后可能冒出来的私生子问题,都用信托基金给“摆平”了。

他做了所有一个中国式父亲能做的,甚至做得更多。他给她留下的,不是一个需要二次创业的烂摊子,而是一个已经进入“自动巡航”模式的庞大帝国。他希望的,可能只是女儿能稳稳当当地坐在驾驶室里,偶尔调一调航向,别让船偏得太离谱就行。

说白了,老爷子给她攒的局,玩的是“守成”。

可他千算万算,没算到一件事:他女儿压根儿就不想玩这个游戏。

一个从小被保护得太好、没在泥地里滚过的继承者,往往会对父辈们那些“和光同尘”、“利益均沾”的江湖智慧嗤之鼻鼻。她们会觉得,那都是过时的、效率低下的、充满妥协的“土办法”。

她们的眼睛,盯着的是远方的星辰大海,是资本市场,是千亿目标,是颠覆式创新。她们看不见脚下这片泥泞但肥沃的土地,也闻不到那些“土办法”里散发出来的人情味儿。

这就形成了当下一个特别拧巴的局面:父亲用一辈子,从一个“野蛮”的江湖里,为女儿打下了一片“文明”的江山。而女儿接手后,第一件事,就是用“文明”世界里的商业规则,去扫荡那些帮着父亲打江山的“野蛮人”。

这事儿就像什么呢?就像你往一锅滚油里,猛地浇进去一瓢凉水。

炸了。

那些被砍掉的经销商,他们失去的仅仅是一份生意吗?不是。他们很多人是跟着宗庆后从一无所有干起来的,他们之间有种近乎“袍泽”的情谊。这种情谊,在宗馥莉的Excel表格里,可能连一个单元格都占不了,但在现实世界里,它就是娃哈哈渠道网络最坚固的基石。

你把基石给抽了,还指望大厦能更高?

还有那些被转了合同的老员工。他们图什么?不就是图个安稳,图个对企业的归属感吗?宗庆后时代,娃哈哈就像个大家长,虽然严厉,但能让你觉得,只要好好干,这口饭就能吃到老。现在新主子上来,二话不说就把你从“亲儿子”变成了“外包工”,人心能不散吗?

最要命的是那个“娃小宗”和300亿的年销售目标。

我听到这个数字的时候,正喝着水,差点没喷出来。这已经不是野心了,这近乎是一种商业上的“妄念”。一个全新的品牌,没有任何情感沉淀,没有任何渠道优势,上来就敢喊300亿?这是把市场当成什么了?自家后花园吗?想种什么就长什么?

这背后暴露的,恰恰是她对这个江湖的极度无知和极度傲慢。

她可能觉得,凭借娃哈哈的底子,加上更“先进”的营销理念,就能平地起高楼。但她忘了,消费者买娃哈哈,买的不仅仅是一瓶水,更是一种习惯,一种记忆,一种“从小喝到大”的情怀。

这种情怀,就是宗庆后留给她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结果呢?她现在干的事,就是亲手把这份最宝贵的资产,一点点地稀释掉,甚至抛弃掉。她急于证明自己,急于摆脱父亲的影子,急于创造一个属于“宗馥莉”的时代。

这种心情,我理解。

但她选择的方式,恕我直言,太过粗暴,也太过天真。

她以为商业是一场零和博弈,赢家通吃。但实际上,尤其是在中国,商业更像是一场动态的平衡,是各方利益的妥协和交换。老爷子之所以能把船开得那么稳,就是因为他懂得在水面上和水面下的各个利益方之间,维持住这种微妙的平衡。

而宗馥莉现在,就像一个拿锤子的小孩,看什么都像钉子,抡起来就砸。

她砸掉了旧关系,却没有建立起新信任。

她砸掉了旧规则,却没有证明新规则更有效。

她砸掉了父亲留下的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资本最冰冷无情的獠牙,却忘了自己脚下的土地,恰恰最不吃这一套。

所以你说,宗庆后为女儿的良苦用心,到底是什么?

我想,那不仅仅是为她留下多少钱,多少股份,一个多大的企业。

更是想用自己一辈子的经验,给她上一堂关于“中国式商业”的课。这堂课的核心,就两个字:敬畏。

敬畏市场,敬畏人性,敬畏那些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的“江湖规矩”。

可惜,这堂课,宗馥莉好像还没听懂。她可能要用一次更剧烈的碰撞,甚至一次惨痛的失败,才能真正明白,她父亲留下的那套“土办法”,究竟有多珍贵。

这锅滚水,最后是煮出一锅新时代的满汉全席,还是直接炸了厨房?咱都搬个小板凳,等着瞧吧。

这事儿,你怎么咂摸味儿?评论区聊聊。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