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内娱一哥也凉了
最近真是捅了古装剧的"窝"了,接连登场的巨制大作轮番上线。
已经好久没看到这么多古装剧同期热播,且阵容和阵势皆处在" S+ 级",出场排场一个比一个大,俨然要打破今年古装"不够爆"的局面。
一口气上了内娱已经囤了有一段时间的古装剧,这些剧没播前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度居高不下,未播前的期待声达到顶点。

古装、武侠、权谋和动漫的元素,融合可以发挥的内容元素多,而在外在的特点展示和内在的"创新"上打出的标签皆是"不一般"的宣传。
并非"雄竞"或"雌竞"的激烈场景,反而注重打造"百花齐放"的古装剧"盛放"的局面,剧播之前的同行之间相互帮忙宣传也成为"顺手人情世故",皆有助力好友帮忙转发微博,实现了进一步热度增长。
龚俊、罗云熙和成毅的新剧分别前后顺序上线,在三个主演的庞大粉丝量和强大的号召力之下,播出之初的热度已经实现"未播先火"局面,营造出可能会拿下今年现象级爆款名额的火热程度。

剧宣力度大,且三位男演员皆是火了三四年以上的内娱公认的流量男神,几年之间积攒的粉丝量和观众缘撼动许多驻足目光,加上同行互帮互助宣传,同期热播剧为古装题材带来的宣传,宣传推动的流量和自然流量齐上阵。
但三部古装相继上线之后,却出现后面的热度快速突破前者热度,口碑跟不上热度的现象。
《暗河传》最先上场,但《水龙吟》只开播 30 分钟就在热度上迅速被反超,而口碑和热度双赢则非《天地剑心》莫属,但在很多人看来也绝非已经达到"大爆"程度,因为依然有不统一的声音。
《天地剑心》的 IP 权威性加上成毅"打戏"的宣传卖点,直观和突出的"重点看点"成为关注点。

打戏上的反响,以及播出之后的实感呈现出来的作品质感,有令期待的观众较为满意的地方。
热播以来,三部剧上热搜的速度是每一天都有话题词条冲上来,而且每一个角度都不一样,似乎都很火的样子。
比如《水龙吟》中的罗云熙的扛剧能力就上了热搜。

审美和细节上,这部剧的导演也以#水龙吟导演你的养老保险来了#的话题被称赞有实力。

《暗河传》一个"这就是龚俊的口碑"的词条,从颜值到打戏,再到角色智商,龚俊的整体表现和综合能力全被夸。


《天地剑心》成毅的大片戏不知道在多少个打斗场景激起热度波澜,甚至有了 # 成毅打戏好得让人忘记他哭戏有多厉害 # 的称赞热搜。

一天比一天的热搜词条多,一部又一部有那么多被称赞的可圈可点地方,好像这三部剧每一部剧都强得可怕,怎么也得冲上今年爆火热榜。
但抛开热度看口碑,真如热搜那般吗?
事实是,全网的口碑是完全没跟上热度,皆逃不了两极分化的结局。
即便是成毅的《天地剑心》,整体反响口碑其实在微博"造话题热度"之外的平台也没有达到理想状态。
所谓的理想状态还得是当初《莲花楼》在二创短视频平台上自发起来的源源不断的流量热度和好宣传口碑。

当初这部剧靠自身发力之外,还有一大部分靠受众的力量推动,推动剧成为新一代武侠剧顶尖之作。
三部剧开播之前都有"云包场"的流量加码,大量的观影名额提升剧集热度和播放量,在平台内的排名一下子就冲上前面。
《暗河传》云包场共 30 万 + 座,总价值超千万,快速冲上热榜,前期稳坐第一。
包场相对较少的是《水龙吟》,不过并不是一次性包场,采取"首轮 6 万 + 座,后续持续加场"的形式展开。

成毅的《天地剑心》包场大,粉丝集资规模最大,36 万份,粉丝豪掷 1080 万,可谓是为了冲上第一,费了不少力。
粉丝和平台一同推动热点,冲热度,观众在平台领取"免费观剧资格",无需付费,进一步扩大观剧积极主动性,在同期热播剧中多瓜分受众观看率,打造出首播很快就破多少千万的数据。
"云包场"在一定层面上营造出未播先火的剧在首播的时候出现"开播即爆"的现象,站内平台的数据飞升,话题每一天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有一种这部剧真的火起来的假象。
但开播冲上热度榜前列的"虚火"和"粉丝自嗨"的行为,持续的时间只在前期展现出来效果,一旦失去前期的官方和粉丝助力,热度回落就有了明显变化,看受众黏性够不够高就能判断剧怎么样。

"云包场"虽然在前期热度上起作用,但口碑上若不是作品或演员本身的发力,一般难以进一步推动或挽救。
流量明星的古装剧主场,现在流行"剧未播,应援先行"宣传风格,打出大排场的宣传和热度,一个个目标直指"剧王"。
只可惜,过于自信的宣传提高期待阈值,却没有达成预告或者宣传带来的持续"好看"内容,起初的热度反而成了反噬的热度。
"云包场"能制造"爆款假象",可终究不是真爆,留不住观众,最后回归平静,不温不火。
其实像这类顶流坐镇的古装剧,某些层面展现出来的"投入"看到制作组投入精力,制作方都希望从上面找到可以推动话题的切入点。

比如《暗河传》中,以组" CP "在权谋剧中形成剧外多条"磕糖"话题,确实多条" CP "线中的彭小苒和章时安就以极强的 CP 配适性催生了多个高热度话题。
他们作为剧中的"副 CP "却比"主 CP "更受欢迎,剧里的效应延伸到剧外,一定程度是这部剧的"自来水"来源之一。
《水龙吟》主要是在视觉审美上投入,场景、服化道和特效等多层面上都进行色彩效果释放,从表面视觉俘获观众的喜爱。
也正因为这部剧一直在强调审美的创新,用视觉和感官冲击打开武侠世界,从所谓的"不一样的新形式"上传播,一部分口碑来源于此。
《天地剑心》自然不用多说,自从成毅在《莲花楼》打出名堂,打出热度之后,"打戏"已经成为宣传成毅和成毅新剧的首要标签,因此也能看出在一些打戏场景上有着精益求精的效果,确实对比其他剧的"精彩"有了"质"的对比。

当然,对于"质"的认可,对于不同的观众有不一样的看法,但比起吐槽的地方,被夸赞的地方确实也实实在在存在。
这些看起来"能火",好像比以前那些火起来的剧有不少可圈可点的地方,可惜"生不逢时",一个"现象级爆款"的出现,意味着新质量和新鲜感上的重复不会复刻口碑。
矩阵媒体时代,获取消遣时光的渠道太多,注意力本就分散,若缺少足够强有吸引力的内容特点,在海量的资源中占据中央位置其实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
精品中的精品,不需要用太大的力度,自然有口口相传的传播效果,但若是掺杂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觉得这部分精彩,有的人觉得那部分不精彩,有些地方不错,但有些地方还差点意思,那么想要看剧的心态便没那么坚定,反而会趋向"可看,可不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