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集体推进服务升级:从承诺到信任,一场需要共识的“长跑”

新闻动态 2025-11-21 07:15:50 76

今年通信行业服务升级动作密集,宛如一场热闹的“服务变革派对”。4月,工信部启动电信业务“明白办、放心用”行动,直击套餐难懂、维权复杂等痛点,让咱们通信消费能“看得清、办得明、用得稳”。5月中旬,“2025年信息通信暖心服务十件实事”发布,为优化服务环境再添助力。

紧跟政策,移动、电信、联通、广电纷纷行动。移动的“十项服务承诺”尤为亮眼,且落实得极为出色,堪称行业服务升级的标杆。就说宽带服务,我家宽带出故障那次,我按承诺拨打客服电话,客服态度亲切,迅速登记问题并承诺24小时内上门维修。没想到不到半天,维修师傅就带着工具来了,技术娴熟,很快修好宽带,还耐心讲解日常使用注意事项,避免问题再发。这种高效服务,让我真切感受到移动对承诺的重视与践行。

在套餐服务上,以前办理套餐变更流程繁琐,得跑营业厅。现在移动实现“变更流程一键操作”,我在手机上轻轻一点,就能根据需求轻松变更套餐。而且套餐规则透明,费用明细清晰,让我“明白消费”。

不过,市场反馈存在“观望与期待交织”的情况。很多用户既期待又有点犹豫,毕竟以前有些服务承诺推进节奏不一、执行细节待完善,所以大家对新举措多了份谨慎。社交平台上,宽带安装维修效率、套餐规则透明度、客服响应及时性等话题被集中讨论,既有对过去服务的不满,更多的是对通信体验提升的期待,也为运营商指明了改进方向。

其实,运营商是央企,肩负双重责任。一方面是社会责任,要保障全国网络覆盖,落实“提速降费”,支撑国家大战略,做好公益服务;另一方面是商业责任,要保证国有资产增值,完成净利润增长目标,研发新技术,提升服务质量留住用户。但工信部要求降资费、发改委要求提网络质量(增加成本)、国资委要求增利润,这三重考核让运营商压力巨大,反映到市场上就可能出现“套餐讲解不细致”“售后响应不及时”等问题,影响了用户信任。

有人提议合并运营商、公益化运营,但回顾历史,通信行业“一家独大”时,装电话流程繁琐、长途话费高。现在多家运营商竞争,宽带月租低、流量充足,5G等新技术快速落地。竞争是“降资费、提服务、促创新”的动力,能倒逼运营商优化服务,参与全球竞争。移动凭借出色服务赢得用户口碑,树立了良好榜样,带动其他运营商提升服务水平。

如今,通信行业成熟,运营商在资费、网速等硬指标上趋同,“服务”成为关键。四家企业集体亮出“服务牌”,是对政策的响应,也是行业突破的信号。

但要把承诺转化为用户可感知的实际改变,运营商还得努力。要把“提升维修效率”等承诺变成“宽带故障24小时响应”等具体行动,加强一线人员培训,建立透明反馈机制。移动在这方面已做出示范,注重一线员工培训和管理,全方位提升服务,值得其他运营商学习。对咱们普通用户,要多关注话费明细,理性反馈问题,维护自身权益,也为运营商改进提供参考。对社会,要多些耐心,不纵容损害权益行为,不被谣言误导,客观看待服务升级。

通信服务关乎生活,咱们要的是“稳定、省心、透明”的体验。也许短期内,过去的问题还会让部分用户有顾虑,但移动已用行动展示服务升级的决心和成果。相信在它的引领下,这场服务升级“长跑”会让咱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享受更优质的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