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力科技净利暴增,现金流却是负的,钱都成了白条

新闻动态 2025-11-21 18:34:29 189

得,哥们儿,你把光力科技这份财报扔我桌上,就好像大半夜给我看了一部悬疑片。

开头那叫一个阳光灿烂,英雄归来。

营收噌噌涨了20%,归母净利润更是直接给你干了个167%的翻倍还带拐弯。

你要是只看这两行,怕不是以为巴菲特连夜坐飞机来郑州敲锣打鼓了,恨不得当场就满仓梭哈,梦想着明年会所嫩模。

可你再往下划拉两下,诶,不对劲儿了。

那感觉,就像你约了个照片里美若天仙的姑娘,见了面发现,好家伙,美颜滤镜开到最大,连她妈都快认不出来了。

这财报,就是这么个“美颜”开到极致的主儿。

今天咱哥俩就坐下来,把这层层的滤镜给它关了,看看这屋里到底是位貂蝉,还是个乔碧萝。

有意思的地儿在哪呢?

就在那个刺眼的“负号”上。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5元。

我给你翻译翻译,什么叫经营性现金流?说白了,就是公司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刨去各种成本开销,最后真金白银进到口袋里的钱。这玩意儿是正的,说明公司在造血;是负的,说明公司在失血,得靠输血活着。

这就奇了怪了。

一个账面上净利润暴涨167%的公司,怎么到头来口袋里不仅没多一分钱,反而在往外掏钱?

这就像你开个面馆,账本上记着今天卖了一千碗面,赚了五千块,结果晚上关门一摸钱箱子,不仅是空的,昨天剩的五百块备用金也不见了。

你说这面卖给谁了?

答案就藏在另一个吓人的数字里:应收账款。

这玩意儿占了去年总营收的66.84%。

我的天爷。

这意味着公司去年卖出去的货,超过三分之二的钱都没收回来,全变成了一张张欠条,躺在客户的账上。

那1.67个亿的净利润,不是印在钞票上的,是写在白条上的。

这叫什么?

这叫“账面富贵”。听着风光,实际上兜比脸都干净。

这就把整个故事的底层逻辑给掀了。光力科技玩的不是一场顺风顺水的扩张游戏,而是一场“我赌你将来会给钱”的豪赌。为了把半导体这个新业务的盘子做大,为了让报表上的营收和利润好看,它不惜赊账卖货。

你得这么想,在半导体这个圈子,尤其是在“国产替代”这个风口浪尖上,新玩家想挤进去,凭什么?技术牛逼是一方面,但更直接的,就是商务条款。人家大厂凭啥用你的新设备?很简单,我给你更长的账期,你先用着,半年、一年后再给钱。

这招狠不狠?狠。

对于客户来说,白用半年设备,何乐而不为?对于光力科技来说,营收和订单刷上去了,股价故事就好讲了。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但风险呢?全在光力自己身上扛着。

这些欠条,能不能变成现金,啥时候能变,中间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客户那边说一句“最近手头紧,再缓缓”,你这边就得眼巴巴地等着。这一堆白条,要是最后变成了坏账,那账面上的利润就瞬间成了镜花水月,一戳就破。

所以你看,它那个现金流能不负吗?

货发出去了,成本是实打实地花出去了,员工工资得发,供应商的钱得给,银行的利息一分不能少,这全是白花花的银子往外流。可卖货的钱呢?还在客户的口袋里捂着呢,连个响儿都听不见。

这就引出了第二个,也是更要命的问题:这家公司到底靠什么活着?

你看那个问答环节,管理层说得特别艺术。

说公司那个传统主业,物联网安全监控业务,是公司的“基石”,一直在给半导体业务“支撑和输血”。

这话听着让人心里踏实,像是一个家里有矿的富二代在创业,后方粮草充足,前方你随便冲。

可你回头再看一眼那个负的现金流。

不对啊。

如果整个公司的现金流都是负的,说明这个所谓的“输血站”自己也在失血啊!哪来的血输给别人?

这更像是一个家庭,大哥(物联网业务)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每个月工资刚够还房贷,结果为了支持弟弟(半导体业务)去北上广追逐梦想,还硬着头皮去借了网贷,每个月拆东墙补西墙地给弟弟打钱。

外人一看,哇,这弟弟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朋友圈里全是高大上的项目。可谁知道,这一大家子,连下个月的房租在哪儿都还没谱呢。

那个财报体检工具的警告,就差直接把“小心”两个字糊你脸上了。

有息资产负债率22.07%,财务费用是近三年经营现金流均值的3倍多。

啥意思?

就是说,公司不仅没挣到钱,还欠了一屁股债,光是还利息的钱,就远远超过了它自己能挣来的那点儿现金。

这哪是输血啊,这明明是全身插满了管子,一边是银行在抽血,另一边它再把抽出来的血,加点水分,输给那个嗷嗷待哺的半导体新业务。

整个公司,就像一辆双轮马车。

前面那匹叫“半导体”的马,看着年轻力壮,跑得飞快,大家都给它喝彩。但它其实不吃草,它吃钱,是头吞金兽。

后面那匹叫“物联网”的老马,本应是拉车的顶梁柱,结果现在也累得气喘吁吁,还得从自己本就不多的口粮里省出一点,喂给前面那匹马。

而赶车的人,也就是公司管理层,还在拼命地抽鞭子,嘴里喊着:“冲啊!前面就是风口!只要冲过去,我们就是下一个英伟达!”

这场景,你说它悲壮吧,有点。你说它疯狂吧,也有点。

这就是当下很多转型中的制造业公司的缩影。

大家都知道“国产替代”是星辰大海,是未来的金矿。但从你家门口走到金矿的路上,全是沙漠,没有水,没有食物。你怎么办?

光力科技的选择是,把所有的水壶都装满“应收账款”这种“画出来的水”,然后一边跑一边跟自己说,也跟看客们说:“快到了,我看到绿洲了!”

至于最后是真的走到了绿洲,还是渴死在了半路上,这事儿,就得交给时间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份财报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它告诉我们,看一家公司,千万别只看那个光鲜亮丽的利润数字,那玩意儿可能只是化妆师的杰作。你得掀开盖头,去闻闻它身上有没有现金的味道,去摸摸它的口袋里是沉甸甸的钢镚,还是一沓轻飘飘的白条。

利润是观点,现金流才是事实。

一家公司可以靠着各种会计技巧,把利润做得花团锦簇,但现金流不会撒谎。它就像一个耿直的汉子,告诉你这家伙到底是真壮实,还是外强中干。

光力科技的故事,不是一个简单的“业绩暴增”的喜报,而是一个关于“生存还是毁灭”的莎士比亚式拷问。它把所有的宝都押在了未来,押在了半导体国产化的滚滚洪流上。

赌赢了,今天所有的赊账都会变成日后的功勋章,所有的负现金流都是战略性投入。

赌输了,那这些漂亮的报表,就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堆稻草。

至于咱们这些看客,就别急着跟着起哄了。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毕竟,潮水退了之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这热闹的财报背后,你看懂了啥?评论区盘盘。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