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封神?歼10CE、红旗9亮剑,中美激烈对抗中国咬紧两点
这几年,中美之间的博弈几乎成了每个人茶余饭后的话题,关税层层加码,科技管控变本加厉,太平洋天边的风都带着火药味。外人只看到数字、数据、地图上的一条线,可实际上那股隐隐的较量,真要细抠,里头有太多门道搞不清——到底是硬顶还是该拉开距离?谁也说不好,现在退一步,是不是对方就真肯放下手里的刀子?
有部分声音说,中国应当学会顺势而为。不少人拿出“识时务者为俊杰”当口号。但三十年来,俄罗斯都在让步,退得够多了,难道结果真是皆大欢喜?偏偏事实不是这样。1990年,两德统一的节点苏联手里没多少底牌,戈尔巴乔夫和美国人几句话,信了北约不东扩的承诺,没有协议,纯靠嘴。然后呢?苏联一旦解体,北约立刻东移了,1997年波兰、匈牙利、捷克加入,2004年一挥手,波罗的海三国再加一堆前华约国家都涌了过去。
这些操作,几乎就是彻底放弃底线的经典案例。防线被层层逼退,从柏林到乌克兰边境,咔嚓一下,就是一千多公里的后退,还没有收手的意思。老对头早已不是上世纪的样子,兵力、经济、外交都围了上来,俄国的底气从苏联的钢铁森林削成了现今的一片稀疏林地,不用细看,谁都能嗅出风险。最荒唐的是,这些所谓的“妥协”,到头来并没为俄罗斯带来一丁点喘息,一步步,反而成了别人得寸进尺的助攻。
不仅在地缘政治上如此,俄罗斯的经济转轨史也没有更幸运。叶利钦时期,盲目引进休克疗法,信了西方专家的操作。这一松手,整个国家的产业系统像被一根细线挑断:GDP暴跌14%,通胀暴涨到2500%,军工厂当废铁卖,原本值钱的家底全流到国外资本手中。有的军工厂卖出的价格,还及不上北京一间破屋子的砖头价。那十万亿美元的国有资产,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十年间只剩零头,经济终究没熬过寒冬。
如果说地缘压力、经济崩塌还只是历史篇章,现实还藏着更麻烦的账。2014年克里米亚风波,西方说制裁,俄罗斯一紧张就签了停火协议,五年八年过去,对手却越打越强,军队北约化了,资金和装备全砸进去。2022年回头再看,俄罗斯只能硬着头皮上阵,已经无路可退。军费上涨,GDP滑坡,油价波动把整个国家的命脉都拴在战场上。联想到美国这边,军工股三年上涨180%,代理人战争打得无声无息,俄国已然成了别人的试验田。俄罗斯自知退让,换不来安全,也造不出信任,可他还得继续蹲在那里。
这种“退一步,就能海阔天空”的幻觉,其实并不难打破。老实说,北约扩张、经济变轨,每一步都可以停下,可现实从不按理想发展。退得多了,只会把机会让到别人手里。中国要守住两样东西:战略自主,发展主动。这不是空口的口号。白纸黑字能改,铁证如山的现实更改不了。
看看技术管控这块,美国想掐住中国的脖子,意图很直。2019年,“华为禁令”搞得山雨欲来。三年后,中国的国产7nm芯片出货,横空出世,虽然国际顶尖标准还没全追平,但供应链自力更生就是最大的底气。台海、南海的那点事儿,中国的海空军常态化巡演,不是凑热闹,也不是摆样子。自主划线,才是彻底的底气。
“自主”这俩字,有时没有那么好诠释——不靠别人的供应链,不用他国的标准。不用外部订单撑腰了怎么办?“一带一路”其实给了一个解法。截至2024年底,中国和152国签了协议,中欧班列跑过8万多列,外贸额22.1万亿,转一转,东盟成中国最大伙伴。朋友圈大了,谁还怕一个小圈子的排挤?
其实,美国玩的套路早已不是新闻。贸易额、关税、芯片、代理冲突、军演,甚至舆论炒作,每一样都不是为了让中国舒舒服服发展。这些槛,就是想耗光中国发展信用。市场数据能骗人吗?2024年中美贸易额6882亿,顺差3610亿,跌幅又是“合理范围”,但转眼新的一年,数据还在往下掉。特朗普关税查得全世界都知道,多的个税率直奔150%。能顶就顶,实在顶住了吗?
技术封锁、产业剥离、地缘孤立,这些曾经对日本都用过。1985年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三十年蹉跎,制造业地位从巅峰掉到谷底。中国吸取了不少教训,如今28nm、7nm线满负荷生产,2024年产能利用85%多。甚至官媒还披露,上海厂区几乎不歇班,5G产业链全国产化也不是梦话。
经济体量也不是说着玩的。2024年中国购买力GDP超35万亿美元,美国相形见绌。内部市场的消化能力,柔韧的产业链,技术纵深,这些撑起了大国的底气。即便美方加关税,资本市场还是自己受不了,纳斯达克有一周跌了9%。别说谁熬得过,长线下来谁还真说得准?
军事实力从来不只是展示用。中国2024年海军吨位逼近300万吨,亚太范围已经让美军有点挤。关岛离本土不过3000公里,真要摊牌,美方的顺风顺水也未必顺到底。和俄罗斯经济主要靠石油不同,中国工业链全覆盖,“韧性”二字不是唬人的,好用到让人心里踏实。有底气才敢说不慌。
俄罗斯那些日子,已是镜子?赫鲁晓夫能退,戈尔巴乔夫也能退,叶利钦还能更退,可每一次退让,最后都没换来对方的善意。历史其实写得明白了,让步并不能带来稳固的安全,反而把主动权让得干干净净。中美局面,就得自己说了算。
中国更不能学哪个走哪儿。技术、战略、生产力,这些事一旦松手,局势很快会翻盘。日本的半导体教训、苏联“一条腿走路”的错,统统不能再犯。哪怕这些道理说太多遍,也不能让人倦怠。一步慢,步步被动,这道理谁都懂。
但说到底,这又不是灰心的话。战略主动性不是喊口号,是靠一块块产业板、科技板砌起来的。手机芯片自研、一带一路织网,28nm、海军工业,每个看起来都不起眼,等到上阵就发现,没有什么可以被取代。
俄罗斯的苦头,是历史写明了的。中国手里要抓紧,不给外人一丝机会。未来也许还会有波折,肯定会遇见风浪,但这两大要害死死咬住,哪怕矛盾、反复甚至偶尔怀疑,长远下来看路会越走越宽,谁也别想随便拿走中国的发展主动权。无论棋局再怎么乱,这股自强的劲头,还得攒着,松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