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同志已经年满108周岁了,珍贵的图片集锦!
2025年4月是宋平同志108周岁的生日,他出生于1917年,今年是其“本命年”。
宋平被称为中共党内的最大伯乐,他是一位承前启后者。作为周恩来的政治秘书、邓小平和陈云信赖的人,他还发掘了胡锦涛。
宋平出生于1917年的山东,彼时正值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动荡时期。饥荒肆虐,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尽管出身贫寒,但宋平的父亲却深谙“无知比贫穷更可怕”的道理,倾尽所有供儿子读书。宋平自小便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性格,深知唯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刻苦攻读,仅用六年时间便完成了小学至初中的学业。
17岁那年,宋平顺利考入国立北平大学,本可安心求学,前程似锦。然而,时局动荡,国家危难,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令宋平深感痛心。作为有志青年,他无法对国家的黑暗现实视而不见,毅然投身学生运动,参与抗日救亡。因此,他与当局产生了激烈冲突,被迫退学。面对困境,宋平并未自暴自弃,而是凭借顽强的自学精神,次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宋平才华横溢,谈吐不凡,成为校园中的佼佼者。1937年,他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延安研究室担任核心领导人的秘书。后来,他更是成为《新华日报》社编辑部资料室主任,直接受周恩来同志指挥。历经十年磨砺,热血青年宋平逐渐成长为内敛沉静的高级干部。
1947年,宋平被派往哈尔滨工作。那里环境恶劣,冰雪覆盖,但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却是施展才华的绝佳舞台。宋平工作勤勉,政绩斐然,屡获提拔。当他离开哈尔滨时,已担任东北总工会宣传部部长一职。
自1962年起,宋平扎根祖国大西北,面对干旱、狂沙、风暴、烈日等恶劣环境,他毫无怨言,勤勉耕耘。十年后,他担任甘肃省一把手,主持全省工作。身居高位,他始终严于律己,两袖清风,拒绝一切贿赂。人们常说,宋平心中无私欲,因为他的心头早已被民众疾苦所填满。
在甘肃主政的八年里,宋平面临着运动不断、动荡混乱的艰难岁月。假话、大话、空话盛行,但宋平却敢于逆流而上,实事求是地反映甘肃面临的严重灾害和农民的贫困状况。他深入灾区调查,看到百姓生活困苦,便下定决心,即使拼上仕途也要救民于水火之中。他多次向国家汇报灾情,并主持救灾工作,使甘肃800万灾民度过了难关。
宋平不仅是一位好官,更是一位能吏。他深知旱灾是甘肃农业生产的主要威胁,因此在救灾的同时,便着手为百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他跋涉重山,寻找抗旱方案,提出“能走旱路的地方修梯田,能走水路的地方修水利,水路旱路都走不通则干工程”的策略。他主持了“引大入秦”工程,使甘肃农民百年愿望得以实现。
作为清官,宋平始终保持简朴作风。他下乡调研时,拒绝一切奢华招待,只吃简单的干粮。他的衣服破了便缝缝补补,皮夹克穿到边角磨白也舍不得换。他严于律己,对家人同样高标准严要求,教育儿子成为正直有为的人。
步入晚年,宋平虽已离开政界,但始终心系国家。他家里摆放着一个大地球仪,每当有新闻发生,他便会转动地球仪查看地点。他积极参与慈善活动,奉献社会。作为党内资格最老、退休时间最久的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都在为国为民奉献。
他骨头刚硬、为人清正、灵魂无私,一辈子为国为民,展现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的深厚感情、坚定骨气和原则性。让我们共同祝愿这位百岁老人身体健康、福寿绵长!
宋平
百岁回母校
和夫人陈舜瑶(已故)接见客人
和万里、薄一波同志在主席台就坐
接受献花
同年轻校友在一起
受到热烈欢迎
2017年听取捐资助学有关工作
学生到家做客
和师生们在一起
参观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