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起石头砸自己脚,将中国惹恼后,菲方收到美国一封信
华盛顿丢下一纸公文,把马尼拉逼进了倒计时。7月15日刚过,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拍板决定:8月1日起,近8000类菲律宾输美商品要被最高35%的惩罚性关税“照顾”。这个“天降雷霆”,直接把马科斯总统的计划排满了紧急事项——国内行程能推的都推了,剩下的只有一张直飞美国的机票。十天生死线,一场外交豪赌就这么开场。
菲律宾最离不开的,就是美国的订单。去年,菲美双边贸易额窜到了365亿美元,光电子、半导体产品就贡献了78%。而这回美国关税重锤精准落在高技术、农产品、轻工品,覆盖面达到菲美贸易总量的七成以上。平均税率翻倍,直接干到原来的三倍。形象点说,美国一个动作就把菲律宾的出口业、制造业、地方财政和就业全按在了桌面上。
马科斯不得不飞,实际上是被逼出来的。当天夜里,美国贸易代表戴琪的函件刚刚抵达,马尼拉的国务安全和经济决策高层就连夜加班。紧急会议结束后,马科斯一改行程,把原定的灾区视察都往后挪,只剩下飞往华盛顿的时间和空间。这个场面,压力大到透明。
有人可能会问,这关菲律宾什么事?这不是美国为了税收找借口吗?表面上,美国是因为菲律宾即将对数字服务征税,有些不高兴。但细细一看,似乎不是那么简单。美国这手惩罚性关税,“表情包”不少,实质上释放了一条明晃晃的信息:菲律宾,别在南海玩得太花了,靠着美国的安全承诺,不代表美国要负你所有账单。
这半年多,南海局势热出新高度。中国的耐心已经到底线了。中国海警在仁爱礁一带,依法拦截、驱离菲律宾补给船六次,仅5月16日一次,七艘以上的中方海警、海军辅助舰全线出动。这阵仗,是直接告诉菲律宾别再试探红线,可菲律宾却依然选择“一意孤行”。结果是,北京的信号越来越清晰,马尼拉的靠山却把账算得越来越明白。
马科斯这些年,在南海问题上想走一条“摇摆投机”的路。嘴上喊着跟美国“铁杆”,实际在经济和安全利益之间左右腾挪。可现在,大国的算盘不是那么好拨动的。美国的战略口头支持热情不减,但到了真金白银时——尤其是贸易利益分割,立场割裂得干干净净。这就是“盟友有限制,安全有红线”。
你以为美国靠得住?现实冷冰冰地打在菲律宾自己脸上。高达12.4%的平均新税率,3倍于原来,8000个税号里涵盖的产品,不光是大宗农产品和电子元件,还有大量轻工配套,全是菲律宾最拿得出手的出口拳头。再往下剖,直接关系到58家主要出口型企业,数百万本地岗位。美国这一出手,等于拿菲律宾的饭碗开刀。
而且,给你十天缓冲期,看上去很人道,实际上绑死了谈判桌。美国这一政策刚宣布,马科斯的“操作空间”就所剩无几。制造业订单一但断裂,供应链一旦抽离,光靠眼泪补不回来。失业潮要来,地方政府财税跟着空心化,哪一个都是菲律宾不能承受的重压。
接下来,就是为什么美国要选这个时间、用这个动作给菲律宾上眼药——明显是对南海政策失控、马科斯“冒进”发出警告。战略可以支持你,经济只认账本。这话听着不舒服,但现实就是这样。菲律宾对中国硬得越厉害,美国的承诺就越有限,尤其一旦中美摊牌,菲律宾连做筹码的资格,都变得危险。
中国的强硬,其实给菲律宾下一步出了难题。美国现在相当于是借着一个贸易借口,逼马科斯表个态:要贸易优惠,先得“服管教”;想南海撒野,代价你先尝尝。这种情况下,马科斯的华盛顿之行,注定受制于人。
如果让步,美国可能会赏个台阶下。代价是什么?南海政策收敛、经济方向调整、供应链策略配合美国全球布局。可如果倔强到底,你以为美国真会陪着菲律宾硬干到底?怎么可能!美国不是慈善家,这年头,连盟友也要先看成本,再谈义气。
反过头看,菲律宾经济的结构性脆弱,单边依赖美国太深,一旦出问题连喘气的机会都没有。替代市场不是喊一喊就来,制造业外包不是断了这头立刻能接那头。东盟、欧盟,谁替得了美国这么大的市场?
中国的底线越发明显,美国的利益权衡也写在了脸上。南海僵局之下,菲律宾的“精准投机”越来越难。现实就是,小国想在大国之间走钢丝,除非你有自己的底气,否则哪头都讨不了好。惩罚性关税就是一记警钟——安全承诺和贸易红利之间的界限很清楚,靠拉偏架、两头赚,最终难逃高悬的价格单。
危险还是有。马科斯这趟华盛顿行,很大概率是带着痛苦回马尼拉。无论他争不争得来豁免,变化的只是这十天的缓冲,没变的是菲律宾弱在身板,强在嘴上。夹在中美博弈间,左右逢源的“好日子”真快见底了。未来几个月,南海局势会怎么走,菲美关系会如何博弈,下一轮风浪,只怕不会比这次更小。
#致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