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握紧钴矿“命脉”,新能源车的未来还能跑多远?

耀世娱乐介绍 2025-10-09 13:33:15 195

刚果(金)握紧钴矿“命脉”,新能源车的未来还能跑多远?

老话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刚果(金)靠着占全球76%的钴产量,最近又开始对钴市场“展示”主动权了。

先是把钴出口禁令延到10月中旬,接着宣布要搞配额制,2025年剩下俩月只给1.81万吨额度,往后2026、2027年每年也才9.66万吨。

可这波操作下来,不光钴企慌了,普通人也没好到哪去,不少老百姓都担心:以后买新能源车、换电池会不会更贵了?

今年2月那次出口禁令,其实就是个预热。那时候MB标准级钴已经掉到10美元/磅,创了好几年的新低,结果刚果(金)一收口,价格直接拉升到16~17美元/磅。到了6月,禁令到期他们又续了三个月,如今干脆换成配额制,直接按年控制出口量。对比2024年产的22万吨,这个新配额明显缩水一半多。就像菜市场,一个摊贩突然只摆半筐菜,买的人一样多,价自然得往上拱,这个逻辑在钴这里也是一模一样。

拿2025年那1.81万吨说事,这额度在钴企眼里就是一把尺。有矿、有配额的企业还能笑得出,比如洛阳钼业,全球40%钴产量握手里,上半年钴产6.1万吨,库存堆到5.7万吨;而没矿的中小公司,就只能眼巴巴看着有限的现货被抢光。国外其实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智利的锂资源控制,顶级企业能分到大头,小厂只能买高价原料。场景很像工地上,承包商自己有砖厂,项目来了直接用自己的砖;散户包工头只能跑到市场上现买,还得接受被抬价的现货。

在企业豁免条件上,刚果(金)也算是留了点余地,出口量小、没有自主开采、矿快枯竭的公司能免这个约束,但这“免票”范围不算大。配额分法只说了基础配额和“战略配额”两块,基础按照历史出口量分,战略那块他们自己留着用,甚至能按季度调整。换句话说,政策能像调阀门一样拧紧或放松,谁也不知道下个季度是不是就限得更严。对应到国内,其实就像一些工厂的电力配额——正常产能的吃瓜工厂还好,可一旦供电紧张,优先保证大厂,小厂只能停工等。

钴价往上走是板上钉钉的事,这里面有简单的计算:中国一年消耗约10万吨,加上海外的需求,本来刚果(金)的产量还能填个差不多,现在出口配额一收,缺口就冒出来了。比照以前稀土的情况,一旦供应缺,价格就一路爬坡。行业的人算过,钴价涨六成,一台新能源车的电池成本能多出千八百块。像这种链条上游的变动,最后一定会顺着供应链传下去,最终买车的人埋单。国外同类型资源被控的情况也不少,比如南非的铂矿,某一年减产导致全球车用催化剂价格直接飞上去。

面对这种局面,企业已经在铺路。印尼的镍矿伴生钴开始受关注,格林美今年上半年在那边的钴产量涨了125%;电池回收也是一个补充来源,去年格林美回收钴量过万吨。等旧电池进入大量回收期,这个来源能顶掉不少原矿需求。就像粮食加工厂遇到粮源紧张时,会增加废料回收再加工一样,这些方法不一定立马见顶,但能慢慢减少对某一个供应地的依赖。

刚果(金)这次动作,本质就是拿钴当筹码让外面接受更高的价,或者干脆把深加工搬到当地。短期看,买新能源车、换手机电池的成本确实会上浮,但国内企业的应对已经在动——找新的矿源、加大回收比例。等这些新渠道成熟,钴供应链就不容易被一个地方卡住脖子。钴这种东西一旦来源多元,市场的节奏就轮不到单一玩家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