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30分钟两机喂鱼,美军老航母“站台”变“出丑”,战略透支尽显霸权困境
半小时,能干点啥?搁平时,可能就是打个盹、喝杯咖啡的时间。但在南海“尼米兹”号航母上,这半小时足够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两架宝贝飞机,扑通扑通地喂了鱼。这可不是好莱坞的剧本,而是美国太平洋舰队事后捏着鼻子承认的真事儿。
事情发生在10月26号下午。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正在执行常规巡逻,不知怎么就一头栽进了海里。甲板上的人还没从惊愕中缓过劲来,也就一袋烟的工夫,另一架准备弹射起飞的F/A-18F“超级大黄蜂”,也跟着上演了自由落体。
这事儿最打脸的地方,在于发生的时间点。当时,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亚洲之行才刚刚启动,专机前脚落地吉隆坡,准备参加东盟会议。而“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说白了就是跑来给总统的访问站台、撑场面的,想在南海这片海域秀一把肌肉。
这艘航母10月17号才大张旗鼓地穿过马六甲海峡,结果威风没耍成,反倒当着全世界的面出了个大丑。好在反应还算快,两架飞机上的5名机组人员都被捞了上来,没闹出人命。但连续两起A级事故,损失轻松超过250万美元,这显然不是一句“运气不好”就能蒙混过关的。
这艘老爷船早就该歇了
事故原因官方还在“调查”,但明眼人心里跟明镜似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尼米兹”号这艘航母,实在是太老了。它1975年就下水服役,在风浪里泡了快五十年,早就超过了设计寿命。用军事专家宋忠平的话说,这艘老船的战斗力和保障能力,早就拉胯了。
船上的核反应堆都得当宝贝一样供着,生怕出一点问题。更要命的是,很多关键零件早就停产了,后勤部门只能满世界淘换二手件来“缝缝补补”。像弹射器这种高精尖设备,本身就在老化,维护再一松懈,飞机起飞时掉链子几乎是必然的。
这次部署,原本就是它的“告别巡演”,按计划明年就要光荣退役。谁能想到,这最后一班岗没站好,还没熬到回家,就先给自己摔出了“内伤”,现在只能灰溜溜地返航修理,这脸丢得可真不小。
高压锅里煮饺子
--
船不给力,船上的人更是被压榨到了极限。“尼米兹”号从3月底离开母港,已经在外面漂了整整7个月,是妥妥的超期服役。这大半年,它就没闲着,先是火急火燎地赶到中东,去接替在那边趴窝的“杜鲁门”号。
好不容易等加沙那边消停了,它又马不停蹄地掉头杀回南海,顶替需要回港大修的“华盛顿”号,成了美军在西太平洋唯一的航母。船上的官兵,精神状态可想而知,不是在赶路,就是在热点海域高度戒备,早就累得人困马乏。
西太这片海水深活儿更糙
军事专家张军社就认为,极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是这次事故绕不开的诱因。美军高层天天给士兵灌输“大国竞争”的紧张感,让他们在南海执行任务时,神经时刻都绷得像根快断的弦。
更何况,只要美国军舰一进南海,解放军从天上、水面到水下的立体监视网络就立马跟了上来。那种被人24小时无死角盯着的感觉,逼得美军官兵不得不频繁做出各种战术动作,精神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操作时一不留神,手一抖、脑一蒙,意外就来了。
这事儿发生在南海,绝非偶然。西太平洋这片海域,早就成了美军的“百慕大”。前有“康涅狄格”号核潜艇一头撞上海底山脉的离奇事故,后有先进的F-35C战斗机直接从甲板滑进海里。
这里甚至成了指挥官的“坟场”。光是2023年,美国海军就以“对指挥能力失去信心”为由,解职了十多名指挥官,其中一大半都在西太平洋摔过跟头。比如“霍华德”号驱逐舰的舰长井川建二,刚带船在南海转悠完,一回母港就被撤了。
野心撑破了实力
接二连三的事故和走马灯似的换将,背后其实指向一个更要命的问题:美军的全球战略已经严重透支,它的野心和口袋里的实力,完全不匹配了。
美军总想着维持全球霸权,硬要跑到别人家门口搞所谓的“航行自由”,可实力它不允许啊。美国的造船业早已不复当年之勇,被寄予厚望的新航母“肯尼迪”号,服役时间一拖再拖,从2024年硬是推到了遥远的2027年。
新船上不来,老船就退不了。“尼米兹”号这种老家伙只能被迫超期服役,在全球热点地区之间疲于奔命,日常的维护保养自然大打折扣,事故率能不往上飙吗?
更讽刺的是,前段时间美国政府闹停摆,连军费都发不出来,不少美军士兵得靠着贷款和救济食品过日子,士气低落到了冰点。你让一群为生计发愁的士兵,去执行高强度、高压力的任务,这不出错才怪了。
笔者以为
“尼米兹”号在30分钟内连摔两架飞机的闹剧,就像一面镜子,把美军当前的疲态和困境照得清清楚楚。表面上看,是装备老化、人员失误的技术问题,但挖到根子上,是它那套全球扩张战略,把自己逼到了死胡同里。
老航母退不了休,新航母造不出来,一线官兵身心俱疲,后方的军费还常常断顿。这种寅吃卯粮、拆东墙补西墙的玩法,怎么可能不出问题?
解放军在南海的严密监控,是在自家地盘上维护主权和区域安全,天经地义。美军如果不能好好反思自己的霸权思维,非要跑到别人家门口耀武扬威,只会让自己陷入越来越被动的局面。这次事故不是结束,只要美军还抱着超出自身实力的战略野心不放,类似的尴尬戏码,恐怕还会在西太平洋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