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陈熠怎么这么不招人待见,乒超赛场被王艺迪3:2击败引发网友热议,大家纷纷建议陈熠应反思改变形象
这么多事过去了,陈熠到底怎么就成了“全民嫌弃”的对象了?刚刚看完乒超新疆赛场的直播,自己的心情就跟坐过山车一样。王艺迪3:2赢了陈熠,场上拼得很激烈,但没想到赛后评论区比比赛还火爆。有人说:“下一次打,她能不能不要丢那么多分。”有人直接怼:“陈熠怎么越来越不行了,别说奥运了,这都快丢人了吧。”我就愣住了,你告诉我,谁规定努力不努力就一定有人夸?努力了吗?努力了,但真打不好也就是个正常的过程,不至于变成全民吐槽的对象吧。
陈熠,一个年轻的女乒运动员,还不到20岁,背负着“未来之星”、“国乒希望”的标签。小姑娘的脸上还有点青涩,身上的阳光正能量倒是真的,但你要问她是不是完美?怀着希望成长中的孩子,哪个人不犯点错?我想起不久前,她在社交媒体上晒了个照片,还挺可爱的,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不经意间还带点恼恨,满满的真实。正能量的粉丝都在支持,希望这姑娘有一天能上奥运最高领奖台,谁不愿看到她进步、成长?但偏偏,比赛之后……立刻被“全民炮轰”。
说实话,网络环境真是让人绝望。你努力了,善良了,阳光了,还是有人喷你“没用”、“不行”。我真想问问那些激烈批评的人,你是看她比赛用的耳机还是吃饭的嘴,怎么能这么无情?没进步,就别怪人家“已经臭不可闻”。你们这些人平时哪一件事不喜欢抬杠?请问,把场上的失误全部放大到“人生败局”,是不是脑袋被反光给磨坏了?人厉不厉害,除了技术,其实更在于品性。陈熠年轻,坦率,有人说她率真可爱,心底善良,阳光满满。你们就不能抠着点?为什么不多给鼓励?别光盯着失误不放,别忘了这是比赛,是成长的过程。
网上一片叫嚣,有些人明显就是擅长“键盘文化”,专爱点燃火苗。细心点的人都知道,努力的人最怕的就是被这些“看客”无端指责。陈熠不光打球技术不错,她的性格也是乒乓圈少见的真诚友善。你们倒是记住了:全世界没一个完人。她有什么缺点,不都还在学习中嘛,作为过来人我都知道。你们更别说,粉丝们也提出了建议:多点耐心,多点包容,少些恶语相向。谁都希望她变得更好,不要把看到的瑕疵无限放大成人生的定论。
更别提,乒坛那些“资深专家”嘴炮得比谁都厉害。有人还跑出来说:“这次看了几场比赛,觉得陈熠不如孙颖莎的沉稳。”对,你说得对,她还差得远,但谁没有退步的时候?这不是批评,是带着善意的提醒,鼓励她改进。而那些喷子,就是永远看不到光的黑暗角落。反正,我是看够了。你见过哪个运动员一出生就完美?你见过哪位天才没有成长的烦恼?但你们偏偏只会盯着“丢掉的分数”,好像别人拿出了不一样的标签来定义她的人生。
这事真就这么过去了吗?我还在想,能不能别把年轻运动员的成长当成全民娱乐的消遣?下一次比赛,赛前心里都还在期待,赛后就要被“全民喷”一通。你们真的懂得理解什么叫成长吗?又有人会反问:“你又不是专业,就是个普通球迷,怎么说得这么满?”但这不正是问题所在吗?作为一名普通人,我只希望有人多点善意,少点刻薄。毕竟,无论是比赛还是人生,谁都在学着变得更好点。可偏偏,有的评论就像是无差别投弹,把年轻人推到风口浪尖。
评论这事,真就这么简单?还是说,这个社会本来就差点耐心?陈熠的技术没到顶点,心还太软,尚需要时间打磨。有人会说:“她还年轻,咋这么不争气?”我想说,年轻这事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她努力了,付出了。不然也不会沦落到“全民嫌弃”的境地。都是年轻的女孩子,别拿“成熟”来压人家。你要是真关心,何不多给一些建议而不是嘲笑?可悲的是,很多时候,网络就像一个放大镜,把每个瑕疵都无限放大,连人都快看不出真实的模样。
这事真就到这了?我只想问一句,下一次比赛,咱们还能给她多一点空间和理解吗?还是习惯性地,习惯性地闹腾,把一个少年变成人格的奴隶。真正成长的不仅仅是比赛里的技术,更是心里那份不轻易被击垮的坚韧。下次看比赛,别光看得上的只是一场赢或输,别总用“乒乓”来看人。你说,反正我是看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