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百强榜出炉,制造业占大头,就业带动明显
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这一事,最近刚刚公示出来,可能一部分朋友还没仔细看,但其实对于我们了解云南经济、了解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都有参考价值。我琢磨着,还是用最简单的语言,帮大家把这个榜单里头能看出来的门道给聊一聊,大家听完心里估计也能有点谱。
首先,这个榜单是云南省工商联按照企业自己报名来的,也就是说并不是那种随便拍脑袋写个名字、也不是糊弄出来的数据,大家都愿意露个脸、晒个家底,这对大家来说是个展示实力、互相较量的好机会。榜单主要看的是营收,每年的数字波动其实很能反映出经济的小趋势。
看着这份名单一行一行往下扒拉,最前面的TOP10公司,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云南本地老大哥。你要说营收,那肯定是多到让人咋舌,96亿到286亿之间,这可不是小钱。更有意思的是,这些10强里的大部分,主业都还是制造业,更具体些,钢铁、矿业这些资源型、重工业企业牢牢占据头部。像云南昆钢、玉溪仙福、曲靖市水钢之类,如果是当地人肯定听着都不陌生。本来以为现在大环境下,钢铁会不太好混,没想到做得好的还真就能排在前头。可见啥,还是云南这块地儿,靠资源优势还是能顶一顶。
在前10强里面,一心堂和闻讯集团比较特别。一心堂药店这名字都快成云南人的“药箱子”了,全国也都开得飞起,线下门店加密,品牌认知度杠杠的。至于闻讯集团,我身边的年轻人没几个没在里面打过临时工,说它是“小镇青年的打工投递中心”都不为过。它吸纳就业的能力、社会影响,说实话不输那些工厂老板。
再把视线往下看10-30名。其实这批企业,初看也是制造业为主,营收范围在42亿到94亿之间。这里头有几个亮点,一个,就是光伏公司,比如通威、天宏这些。这几年“新能源战略”火起来,云南靠着水电硅一波操作,光伏产业链布得牢靠。其实当年还有点争议,觉得大山里折腾光伏靠谱吗?现在明摆着,国家战略+区位电力,成就了这批公司。
然后,看到迪庆那家华致酒行,有点新鲜。成了首家酒类流通上市企业,年营收干到94个亿。你说酒水这活儿在高原小城能玩儿这么大,不简单。为啥创始人能选在迪庆创业?想必背后有故事。有机会真想扒一扒。再说一个让我印象深的企业,就是云南贝泰妮生物,这家公司专研护肤品,创新能力强,虽说不是那种千亿大企业,但科技含量、品牌力绝对有迹可循,是云南近几年高质量企业的代表。
再往下是31到50名,这部分企业营收在26亿到41亿,主要还是那些大家顺口能念出来、听得着耳熟的,比如“昆明电缆”。要知道,这种基础设施配套产品在云南、乃至西南电力建设里头那可是“老字号”,没想到已经悄然变成民营体了,这种转变背后其实是云南制造小步快跑、结构调整带来的成果。
接着往下,是51-80名,这里面也是清一色制造业、但分布更杂了。比较扎眼的就是电缆、光伏,说句玩笑话,云南民营百强仿佛点一堆电线杆子、发光板子就能堆出来。但有个公司我觉得特别有意思,叫云南高创人才。这是做劳务派遣、人力资源那块的,靠为企业“输送人”,年营收能做到21亿,这在咱传统印象中绝少见。像我以前在公司跟他们合作,刚起步那会体量不大,短短几年,“送人头”业务飞起来,也反映出来云南的人力资源市场有多大需求。
至于余下的81-100名,规模就更小一些,几乎全是制造业。说实话吧,要不是这百强榜搞出来,不少公司名字老百姓都不会记得。可就算营收“只有”11到18亿,放在全国大部分地级市里头,也是工业支柱呢。这些公司,一方面供应链环节做得细,另一方面也槛低好进,不是啥“大独角兽”项目。
那咱纵观这个榜单,会发现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云南民营企业规模较大、榜上的都集中在制造业,细分多在重工业、原材料、加工等门类。像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等新经济业态,根本上榜的不多。而且这么多年这么卷,云企创新驱动力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突出,能在全国叫响的品牌、技术型公司还是凤毛麟角。
说到结构单一,这是因为云南的区位、资源禀赋决定的。*云南天然就是矿产、水能、电力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没错的。在经济早期、工业不太发达的时候,这块资源变成优势,顺理成章。但产业多元不够明显,容易被大行业波动“绑架”。比如说,“钢铁、光伏、矿业”要是整体行情下行,榜单前几名的公司可能就会日子紧巴。你看钢铁行业前两年全国整体都叫苦连天,但云南那两家企业还能保持第一、第二,压力巨大但也说明本地护城河、资源端壁垒够牢。
至于“光伏”企业多,跟云南执行多年的“水电硅”政策直接相关。水资源、电价便宜,硅材料就地炼、拉电解,这几年正赶上全球新能源转型的风口,云南搭了趟顺风车。但一个行业长期依赖政策、区域优势,创新投入、品牌打造等跟其他区域就会拉开差距。你看浙江、广东那边,制造业中高端、互联网、跨境电商一大堆,全产业链打包,云南跟不上。这方面不是一天两天能补上的。
翻过来想,也不是说云南企业没有突破,像前面说的贝泰妮、华致酒行,包括后来的云天化这种新材料企业,实际上都在尝试做升级和转型。只是说绝大多数上榜企业创新步子没别的省快,大型制造业、原材料、高耗能项目还是主流。这样一来就业带动能力强是好事,但高风险也确实存在。
榜单的就业影响其实要比营收更重要。民营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而且云南本地人教育水平还没整体拉上去,新兴IT、金融、高端制造岗位有限,所以靠传统制造,“有班上能挣钱”,对社会的稳定意义非凡。比如闻讯集团这种,属于劳动密集型,年轻人可以把这当跳板,有技能上升空间的也能顺势往高处走。像高创人才、中农劳务这种公司,服务本地的“劳动力转移”,拉动了无数家庭的就业门槛。
说到榜单数据,也有朋友质疑,为什么这些TOP公司大多是“自荐报名”,会不会有漏报?实际上这类榜单主打一个参考价值,不是说把所有公司漏网捞尽才有意义。上不上榜没啥大区别,能把家底亮出来、互相学习、了解全省经济格局、本地产业分布,这才是最关键的价值。
再比如你要是投资做企业、招商引资、或者毕业了要挑工作,看看100强榜单,心里能有数:未来几年云南能扎根的行业是什么?就业容易的地方在哪儿?自己该在哪些领域攀高枝?榜单帮你锁定风口,也让大家认清形势,别老做没头脑的盲目选择。
最后回想整个榜单,有优势也有不足。优势是:云南制造业基础夯实、优势行业特色明显,就业带动能力强,地缘和资源优势突出。劣势显而易见:产业结构单一、高科技含量和创新驱动力不足,即便榜上公司营收看着漂亮,但品牌影响力、全国竞争力离发达省份还有明显差距。下一步云南要发展,不能老抱着矿产和初级制造,还是要熬一熬、卷一卷高技术产业,让越来越多的本地企业在世界上打出名堂。
所以,总结一句话,云南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你可以拿它来做经济观察窗口,看行业发展,看企业壮大,也能看到本地民营企业的短板和挑战。产业升级、结构多元、创新驱动是绕不过去的大课题。相信只要云南企业肯转型,该投的钱舍得投,坚持创新和品牌化,未来榜单能更有新鲜感、更多“高含金量”的企业登场。云南企业想做强做大,这就是一条必须闯过去的路。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