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船队成导火索?码头工人:以色列不改,全欧运输先停
“五十艘船刚出海,欧洲码头先炸了锅。”
热那亚港的夜班灯还没熄,吊机就停了。工人把集装箱往地上一扔,直接开喇叭喊:谁再敢往以色列运军火,我们就让谁原地吃灰。
这不是嘴炮。上周他们真把一船标着“农业机械”的货给按住了,开箱一看,全是拆开的步枪零件。工人当场拍照发群,十分钟内,隔壁马赛、瓦伦西亚、比雷埃夫斯的兄弟全回“收到”。
事情闹大,是因为“全球萨穆德船队”在海上吃了疑似无人机袭击。消息传到岸上,热那亚的工会代表里卡多·鲁迪诺把帽子往桌上一摔:再动一次,整个地中海的码头一起关。
五十艘船里,有运粮食的,有运药品的,还有几艘干脆空着,就为了堵航道。船员名单里混着格蕾塔·通贝里,她没吭声,只发了张在甲板晒太阳的照片,配文一个拳头。
码头工人连夜开了两场会。周五那场在仓库,灯管滋啦滋啦响,人挤人,烟味混着咖啡臭。议题只有一个:怎么把“武器”和“人道物资”彻底分开。
他们翻出老黄历:越战时,热那亚工人拒装炸弹,船在港外漂了四十天;南非那会儿,他们卡过种族隔离政府的煤,最后曼德拉真就出了狱。
鲁迪诺在会上敲桌子:“我们没枪,但有吊机。一颗螺丝都别想溜过去。”底下有人喊:“那以色列的橙子呢?”他翻白眼:“橙子能变子弹?先查再说。”
周六的会更野,干脆搬到码头边,海风把扩音器吹得断断续续。法国、西班牙、希腊的工人代表视频连线,屏幕卡成PPT,但意思清楚:只要船队再挨一下,大家一起按暂停键。
意大利政府头大了。梅洛尼刚在电视上说“支持以色列自卫”,转头就被自家码头工人打脸。内政部派人去热那亚,想劝工会“冷静”,结果连仓库大门都没进。
CGIL总工会直接放话:船队出事,全国港口罢工。这不是吓唬,去年他们为了涨薪真干过,罗马超市三天没新鲜蔬菜。
最尴尬的是军火商。原本走热那亚的货,现在改道那不勒斯,结果那不勒斯工人也学样,贴出告示:本港不接“杀人生意”。货轮只能再往东绕,土耳其的伊兹密尔港干脆涨价三倍。
船队那边也没闲着。每过六小时发一次定位,直播海水颜色,网友笑称“地中海大型在线养鱼”。有人刷礼物,有人刷“别被炸了”。
鲁迪诺的手机响到没电。他冲记者抖腿:“以前我们罢工是为了多拿几欧,现在是为了让炸弹少飞几公里,划算。”
被问怕不怕政府镇压,他掏出一包皱巴巴的烟:“怕啥?码头是我家,吊机是我兄弟。真动手,我就躺履带底下,看谁先怂。”
意大利右翼媒体骂他“恐怖分子”,他直接把报纸折成纸飞机,扔进海里:“飞得挺远,下次印小点。”
船队预计还有五天到加沙外海。以色列海军发声明说“会检查每艘船”,工人这边回敬:“敢碰一下,欧洲超市的以色列洗发水全下架。”
有航运公司想私下塞钱,被工会会计当面撕支票:“留着给你家老板买棺材。”
现在全欧码头都在传一张图:吊机臂上挂着横幅——“运粮欢迎,运弹滚蛋”。像素渣,但点赞破百万。
梅洛尼政府悄悄开会,讨论要不要提前大选,怕工人把“巴勒斯坦”议题带进投票箱。左派政党趁机蹦跶,说要“承认巴勒斯坦国”,被网民吐槽:“早干嘛去了?”
最逗的是,有以色列农场主在TikTok哭诉“欧洲不要我们的土豆”,评论区齐刷“改种玫瑰吧,浪漫点”。
鲁迪诺晚上回家,老婆问他:“咱孩子学校春游要去港口参观,还成行吗?”他啃着面包笑:“去啊,让他们看看吊机怎么学会说‘不’。”
船队离目的地越近,欧洲码头的群越热闹。有人发“已备好咖啡”,有人发“罢工歌单”,还有人发“防催泪口罩链接”。
一切像极了一场大型接力,只不过传的不是火炬,是“别开火”的口信。
现在问题来了:如果船队真被拦下,你猜下一个学会说“不”的,会是哪座城市的哪台吊机?
#新作者流量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