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葳穿23号闯NCAA,黄荣奇投奔同曦,李梦被看好回归,中国篮球这一日不平静
CBA本土得分王林葳官宣加盟NCAA俄勒冈穿23号,同曦签下黄荣奇,李梦被看好重返国家队
清晨的消息像连珠炮砸来,手机屏一直亮着
一个决定跳出舒适区,一个决定换个地方从防守拼起,还有一个,静静发了条国庆祝福,却把许多人心里那句“她还会回来吗”推到台前
三条动态串起来,都是同一个命题:走出去,留下来,还是走回去,谁都在做选择
先说林葳
他早在上赛季结束就对外释放了想去海外磨砺的想法,整个夏天和不少海外球队有过接触,最后把“下一站”定在NCAA一级联盟的俄勒冈大学
这不是随便一脚就能跨过去的门槛
经纪公司在10月2日清晨确认,他将代表俄勒冈出战新赛季,已经拍完定妆照,会身穿23号球衣
有声音说,他很可能是首位从职业赛场转去NCAA打球的中国球员,这一条就足够写进年终盘点
为什么是NCAA,还是一支后卫工厂的球队?
一个现实理由是NIL政策,允许学生运动员通过个人形象获利,林葳有机会在不牺牲收入的前提下,接受体系化训练,收入不一定输给CBA合同
另一个更朴素的理由是平台——俄勒冈这些年培养出不少NBA级别的后卫,训练课的强度、比赛的对抗、节奏的转换,都是他想要的
只是到了这里,抬头就看见了竞争对手
队里有两位被评为“四星后卫”的美国高中天才,他得从训练开始抢时间,这不是拿个号码就能稳上的位置
数据不会说谎
上赛季他在同曦场均21分、3.3个篮板、5次助攻,还有1.4次抢断,投篮命中率41.3%,三分命中率34.9%,是当季CBA本土得分王
但NCAA是另一种球,防守的手黏得更紧,节奏更快,裁判尺度也不一样
一位篮球媒体人感叹,去NCAA这条路不简单,考试、签证、资格审查,哪一步都卡人,但他还是扛过去了
有人问,为什么不去NBL或G联赛?
你看曾凡博曾走过发展联盟,这两年还拿到了一份非保障合同继续冲击NBA;
你再看杨瀚森,直接被NBA球队选中
路径从来不止一条,关键是你吃哪口饭,敢不敢耐住三个月、六个月,甚至一年不上镜头的寂寞
我忍不住想象他到了尤金,天常常带点细雨,训练馆里冷气打得人清醒
穿上23号时,他大概也会想起小时候壁柜门上贴的海报,球会不会更沉、篮更高、英语喊战术会不会卡壳,不过怕的事越多,迈出去的那步就越值钱
我们不急着给他贴标签,他要做的是把每一次训练打得像在抢饭碗
再说黄荣奇
故事简单直白
广东后卫线人才堆得满满,徐杰、胡明轩、陈家政、张文逸,再加上两名外援,竞争激烈,休赛期广东没有与他续约,他成为自由球员
之后同曦抛出了橄榄枝
据公开报道,10月1日晚他与同曦签下一份C类合同,新赛季代表同曦出战
这是一份“先站稳脚,再谈高度”的合同,意味着他要在新环境里重新证明自己
提起他,总会浮现几个画面
封下广厦外援布朗的扣篮,那一下弹速和判断;
对北京男篮时一记超远三分,明明手很冷却敢投;
季后赛附加赛缠住了上海的哈维,让对手的火力点死活打不燃
广东时代他场均6分和2.1次助攻,进攻端起伏不小,但防守韧性是真
同曦需要他这种防守硬度,尤其在外线对持球人的第一道压力上,他的价值就体现在“让对面第一步不好走”
更戏剧的是,去年给他喂过球的队友里,有个叫林葳的,如今换他去美国了
这支队伍也在换血,他的机会不一定多,却一定够硬,你能不能用防守把教练的信任圈一点点扩出来,就看前两周的训练了
然后是李梦
她在国庆当天发了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的照片,看起来状态不错,笑容也稳
在上赛季,她跟随四川女篮打到WCBA亚军,休赛期参加了国家队在昆明的集训,甚至参与过“万次投篮”的训练课
转折出现在女篮亚洲杯前
有消息称教练组以“脱队训练”为由将她调整出队,这个说法一度引发争议
随后在深圳进行的亚洲杯,女篮半决赛不敌日本,无缘卫冕,也没能拿到直通世界杯的资格
球迷心里不免嘀咕:要是她在,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球场不认“要是”
国家队随后又拉了一段一个半月的集训,据说还在西安进行过两场热身,赢是赢了,问题也露出来:年轻,冲劲有,经验不够
这时候才明白,经验是用来顶住比分风浪的
李梦在全运会预赛阶段带着四川女篮全胜晋级,她是队里的得分点,她眼里的分数线和年轻队友的眼里不一样,球场的嗅觉是靠年轮堆出来的
所以,现在外界普遍觉得她回到国家队的概率是在升的
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该轻易把成熟的经验从更衣室里抽空
我记得一次在东莞看球,落后两分,最后一攻前老将淡淡说了句“先把球稳住”,那句话像一只手按在大家心跳上
中国女篮当下的困局并非解不开,老带新不是一句口号,是把关键时刻的处理交出去,再看下一回合,年轻人就不会重复同样的失误
对球员而言,离开与回归都需要勇气
她的国庆祝福是温柔的,也是坚定的信号:人还在练,状态不虚
能不能重返,取决于整体战略与她的职业选择,但回路一直都在
把这一天的三条消息放在一起看,会很有意思
林葳选择了难走但可能更宽的那条路;
黄荣奇换了地方,为自己再争一次空间;
李梦久久未远,一回头可能就是球队的定海神针
每个人都在算账:收入、舞台、成长曲线、能不能靠近梦想一步——哪样不重要,哪样都重要
篮球这件事,最终还是看“进步”两个字
有人去闯世界的关,有人换更适合自己的队,有人把训练一遍又一遍不放松,中国篮球靠的就是这些当下的决定,堆出明天的高度
这也是我们该学着去理解和支持的节奏
对出海的人,别只问回报有多快,问一句你今天练得怎样;
对换队的人,别只盯着年薪,看看他又守住了多少回合;
对想回来的老将,别老盘点旧账,给她一个明晰的角色和公平的赛场
一个上午,中国篮球给了我们三种答案
我更愿意把这一天记成:选择的勇气
信源资料中国青年网:《林葳加盟 NCAA,为何 CBA 本土得分王会选择美国校园篮球》-2025年10月2日光明网:《欢迎加入!广东男篮官宣黄荣奇加盟球队》-2024年9月13日抖音百科:《黄荣奇 (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_百科》-2025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