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签名不值得!张玉宁遭遇“签球衣怪圈”,球迷素质该怎么治?

耀世娱乐介绍 2025-09-11 10:22:15 152

谁能想到,原本应该是赛场外温馨一幕,竟然被生生演绎成了一场现代版“追星怪谈”。签球衣,本是运动员和球迷间最直接的情感互动,但有些场景,着实让人怀疑:是球衣签不完,还是耐心被榨干?北京国安前锋张玉宁这次就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被球迷拦下,15件球衣一口气让他签;更别提队友张源,数十件球衣、大嗓门叫骂,运动员和球迷之间那点距离,瞬间像断了线的风筝,越拉越远。

回溯事情发生经过,有博主爆料,比赛结束后,一部分球迷在酒店里堵住刚刚打完比赛、还一身疲惫的张玉宁,希望他帮忙签名。签名嘛,人之常情,谁还没年轻过?可这次,等在电梯门口的不止球迷的热情,还有15件“亟需签下”的球衣。当酒店方面出面提醒数量过多时,球迷竟反手一个投诉,随后将怒火发泄到张源身上——12件球衣一字排开,签得气喘吁吁还落得几句难听话,“外地B”的言语夹枪带棒,电梯都溜走了才想起对人家喊“你出来”。

网络迅速炸锅。舆论高地上的焦点,早已不再是签名本身,而是球迷行为的边界。在当下盛行尊重与理解的体育价值观里,这波签球衣的“操作”,无异于触碰了道德高压线。北京国安俱乐部和涉事球员第一时间发表公开道歉,与球迷各让一步,和气收场,但之后的有网友认为:有些时候,真正需要反思的也许不是球员的“配合度”,而是个别球迷的自我约束。

让我们把镜头再拉近一点。15件球衣签名的场景,不禁让人想起“代拍经济”“黄牛生意”,据尼尔森2025Q2体育营销白皮书统计,近年球员签名制品市场交易量增长超过35%。这些被拿去转卖换银子的周边,到底是热情还是利益的外衣?就如B站体育区热议:“签名原本是温情,怎么签着签着就变了味?”在网络热议声中,明眼人都识破了那股“潮汐运动”——明明是粉丝,转身就成了生意人。

更让人认同的是,一位在现场的北京球迷张悦表示:球迷行为,不是任意妄为的通行证。比赛还没开始,已经有人怼着脸开拍,赛后剧情升级,难免让人怀疑个别人的“球迷身份”里到底藏着多少私心?体育的本真,是热爱与尊重,绝非限制别人的自由,更不是逼迫他人承担无止境的“情感劳动”。

当然,话要说回来,这场闹剧的背后也折射出中国职业体育偶像与支持者之间的微妙博弈。运动员的曝光度逐步提升,球迷文化也在高速变迁,但体育总局体发〔2025〕12号文件早已明确——“球迷观赛及交流过程中,应遵守公共秩序,尊重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人格与权益”。一句“有时候球迷也要有点脸面”,不仅仅是调侃,更是一记善意提醒。

运动员的耐心和善意,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厚重;球迷的支持和热情,也不该成为绑架他人的筹码。技术型中场可以盘活一支球队,但再高明的处理,也顶不住有人不断突破底线。倘若再有人问:“签名多一点怎么了?”或许张玉宁和张源的真实心声会是:我们愿意满足大家的支持,但更希望这样的善意被好好珍惜。

签一件球衣很简单,签上15件,背后却是一次关系与信任的透支。下次见到爱豆,也许换个方式表达喜欢;把礼貌和底线,像一张珍贵球衣,穿在自己的身上——哪怕人海茫茫,始终保持风度,谁说不是另一种赛场上的“冠军风采”?

本文无任何不良引导,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