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落地,养老金竟能“双增长”?怎么操作?
2025年延迟退休政策落地,与单位协商晚退1年,养老金竟能"双增长"!一名普通女职工若从2025年延迟至2026年退休,每月多领的养老金并非几十元的小数目,基础养老金因社平工资上涨和缴费年限增加而攀升,个人账户更因持续缴费和计发月数锐减实现"双重跳涨"。 真实案例测算显示:企业职工月增额超110元,事业单位人员最高可多拿300元! 这笔账到底怎么算? 以下用数据和公式拆解真相。
政策核心规则:弹性退休需"双同意"
2025年1月起,延迟退休政策正式实施。 职工若想比法定退休年龄更晚退休,必须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协议,最长可延3年;但提前退休无需单位批准,职工可自主选择提前1-3年退休。
例如原定50岁退休的女工人,2025年法定退休年龄已延迟至55周岁,她可选择在55-58岁之间退休。 若想56岁退,需企业点头;若想54岁退,自己决定即可。
养老金增长机制:三股力量助推
力量一:基础养老金"水涨船高"
计算公式:退休时本省上年度社平工资 ×(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 × 缴费年限 × 1%。
延迟1年带来两项增益:
缴费年限+1年:直接提高计算基数,按0.6缴费指数估算,基础养老金约增0.8%的社平工资;
社平工资年度上涨:2024年河南社平工资6606元,若年增5%,延迟1年适用新基数(6936元),增幅直接挂钩。
案例:河南企业职工张先生(缴费指数0.6),延迟2个月退休,基础养老金增加7.3元/月。
力量二:个人账户"利滚利"积累
每月缴费的8%进入个人账户。 延迟期间持续缴费,本金与利息同步累积。
本金增加:山东2024年缴费基数下限4416元,月缴353元,1年积累4239元;
复利增值:2024年养老保险记账利率2.4%,10万元账户1年利息约2400元。
力量三:计发月数"断崖式下降"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账户储存额 ÷ 计发月数。 年龄越大,计发月数越少,每月领得越多。
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个月
61岁退休:计发月数132个月
63岁退休:计发月数115个月(降幅达17%)
非整岁折算:延迟1个月退休,计发月数按比例递减。 例如60岁延迟1个月,计发月数=139-(139-132)÷12×1=138.42个月。
收益实测:企业职工vs事业单位
案例1:普通企业女职工(原50岁退休)
原个人账户余额10万元,按50岁计发月数195个月计算,月领513元;
延迟1年至51岁退休:
账户新增本金4239元 + 利息2620元(按2.62%利率),余额增至10.7万元;
计发月数降至190个月;
月领养老金=107000÷190=563元,增加50元。
叠加基础养老金增长61.43元(山东计发基数7678元×0.8%),总月增额111.43元。
案例2:上海事业单位副高职称(原55岁退休)
社平工资12307元,缴费指数1.2;
延迟3个月退休:
基础养老金增量:12307×0.83%×(1+1.2)÷2×3/12=28.1元;
个人账户增额:月缴基数14768元×8%×3个月=3544元,计入账户后月发增加21.1元(按168.5个月计发);
总月增额49.2元。
对比发现:副高教师延迟6个月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从719元跃至830元,单月多领111元。
特殊群体政策:井下、高温工作者"加权计算"
从事高空、高温、井下等特殊工种者,仍可申请提前退休,但养老金采用年限加权算法。
普通工龄:1年=1年系数;
特殊工龄:1年=1.3年系数;
案例:煤矿工人井下作业10年+普通工作18年,有效缴费年限=10×1.3 + 18×1.0=31年,比实际28年工龄更高。
申领关键:避免"停缴陷阱"与手续漏洞
停缴=零增长:若延迟退休期间停缴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余额与年限均不增加,养老金增幅归零;
#热点新知#三大必办手续:
更新社保系统银行卡信息;
每年完成1次生存认证;
跨省就业者需办理养老保险转移;
信用附加分:按时缴费、及时办手续者,部分地区给予0.1-0.3的养老金计算附加系数。
隐性福利:工资延续+遗属待遇提升
在职收入延续:某央企规定延迟期间工资上浮8%,含年终奖;
医保保障:继续享受在职人员补充医疗保险;
抚恤金基数上涨:遗属抚恤金按最后月薪计算,每延迟1个月增加84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