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回避型的童年经历会影响他们的恋爱观?

新闻动态 2025-10-25 15:59:27 70

在我多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见过不少在恋爱里陷入矛盾纠结的人。我先给大家讲几个常见的恋爱场景,说不定你们也经历过。

在超市购物时,情侣之间常常会产生矛盾。一方想买某样东西,觉得很实用;另一方却觉得没必要,浪费钱。想买的那一方会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不顺着自己的心意;不想买的那一方呢,可能就会变得很冷漠,不愿意再继续讨论这个问题,直接转身去看别的商品了。这种小摩擦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在两人心里埋下不愉快的种子。

周末约会也是容易出状况的时候。一方满心期待地计划了一场浪漫的出游,提前做了很多准备。结果另一方却突然说自己累了,不想去了。期待的那一方肯定会特别失落,觉得对方不重视这次约会;而说累的那一方,其实心里可能也有点愧疚,但就是不想勉强自己去配合。这样一来,原本美好的周末计划就泡汤了,两人之间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尴尬。

还有生日庆祝的时候,一方精心准备了生日惊喜,布置了温馨的场景,准备了贴心的礼物。可另一方却没有给出预期的热情回应,表现得很平淡。准备惊喜的人会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心里很委屈;而另一方可能是因为不太习惯这种过于热烈的表达,心里其实是感动的,但就是不知道怎么表现出来。这些恋爱中的矛盾场景,其实背后都和回避型依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避型依恋者出现这些行为,追根溯源和他们童年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在婴幼儿时期,如果孩子频繁遭遇父母的情感忽视,就很容易形成回避型依恋。

情感忽视有几种常见的表现。孩子哭泣的时候无人安抚是很常见的一种。小孩子哭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是饿了、渴了,或者是害怕了。但如果父母总是不管不顾,任由孩子哭,孩子慢慢地就会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就算表达出来也没人在意。

孩子分享喜悦时得不到回应也是情感忽视的一种。比如孩子兴高采烈地拿着自己画的画给父母看,满心期待着父母的夸奖。可父母却只是随便看一眼,没有任何夸奖和鼓励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快乐是不被重视的,以后可能就不愿意再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了。

另外,孩子遇到困难向父母求助时被拒绝。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难题,当他们向父母寻求帮助时,如果父母总是说“自己想办法”,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只能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

最后,父母很少和孩子有亲密的互动,像抱抱、亲亲、说一些温暖的话。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心里就会缺乏安全感。这些童年时期的情感忽视,会让孩子形成一种“情感表达 = 被拒绝”的认知模式。

这种认知模式在成年后的恋爱中会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首先是亲密关系中的“假性独立”。就像前面超市购物场景里不想买东西的一方,其实内心可能也希望对方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渴望陪伴,但就是刻意和对方保持距离。他们害怕太亲近会受到伤害,所以表现得很独立,好像什么都不需要对方。这种“假性独立”其实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其次是矛盾型回避行为。在周末约会那个场景里,说累不想去的一方,既期待对方主动关心自己,又害怕自己过度依赖对方。他们心里很矛盾,一方面希望对方主动走进自己的世界,另一方面又担心自己陷得太深会受到伤害。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们在恋爱中表现得犹豫不决。

最后是情感冲突时的“冻结反应”。生日庆祝时没有给出热情回应的一方,在遇到情感冲突时,会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他们不想和对方发生争吵,所以选择沉默,避免二次伤害。但这种方式往往会让对方更难受,让矛盾更加激化。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童年时期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在成人世界的延续。

不过,这种模式并不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日常训练法来建立安全依恋。

可以试试写“5分钟情感日记”,每天花5分钟把自己当天在恋爱中的感受写下来。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也能发现自己在恋爱中的一些模式。写日记的过程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绪的过程,说不定能让你对自己和伴侣有新的认识。

在和伴侣交流的时候,要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在超市购物有分歧时,不要直接冷漠地转身,而是告诉对方自己为什么不想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坦诚的沟通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误会,也能让两人更加了解彼此。

还有就是要学会接受伴侣的关心和爱。当对方给自己准备惊喜时,要试着去回应,不要总是压抑自己的情感。接受对方的爱,也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爱意,让感情更加深厚。

不过,自我调节是有适用边界的。如果自己尝试了这些方法,情况还是没有改善,或者矛盾越来越严重,那可能就需要寻求专业的干预了。比如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让专业人士帮助解决问题。我见过很多人通过专业的帮助,改善了自己的依恋模式,在恋爱中也变得更加幸福。希望大家都能在恋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选择图片插入第二段是因为该段描述了情侣在超市购物时产生矛盾,一方想买另一方觉得没必要,不想买的一方变得冷漠的场景。图片展示了一男一女两个人物的剪影形象,男性双手抬起似乎在表达情绪,女性双臂交叉姿态抗拒冷漠,与正文中情侣产生矛盾时一方冷漠的场景相匹配,能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恋爱中的矛盾场景。